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年味儿”

(2010-02-05 18:21:58)
标签:

年味儿

传统习俗

节日

潘鲁生

文化

分类: 谈民俗

 寻找“年味儿”

   春节将至,“寻找年味儿”成为网络、报端常见的主题,甚至也成为孩子们寒假作业的题目。在物质丰赡且伴有长假的日子里,关于“年味儿”的找寻,格外生动地体现了人们关于传统、关于习俗、关于文化氛围以及情感交流的感知和渴望。我想,这也是传统节日对于国人而言独特的意义。虽然快节奏的发展、国际化的交流、时尚的生活里,“洋节”越来越多,但与中国传统节日相比,圣诞的晚宴、情人节的玫瑰往往只是某种点缀,正是每年“春运”拥挤的、带着热切期盼的归家人群、正是对传统“年味儿”集体性地寻找,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民族文化、传统习俗在精神情感上的慰藉与寄托作用,它植根于心灵深处,意味悠远绵长。
    应该说,民俗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伴随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变迁、生活节奏改变,传统民俗的发展变化也是一种必然。正如时代变迁,经济发展,物质丰饶富庶,于是“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蒸年糕”不再是新年独有的享受;正如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城市的公寓格局、生活方式不断推进,于是“家”的单位更小、更独立,邻里亲朋的交流联络有别以往;正如科技与商业的运作更加细致广泛了,于是有了电脑设计、机器印刷的春联、“福”字、卡通化的生肖玩偶甚至电子鞭炮,但这些新元素、新样式的意味与作用也耐人寻味。所以,我们在享有生活发展种种成果的同时,真正要做的是在文化的、情感的向度上创新和丰富属于中国人的、当代的民俗。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对于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我国已形成广泛共识并得到有力推动。政府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以及设立法定假日等方面,给予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极大的保护力度和发展空间。文化传媒更加关注传统习俗的演化发展,在文化的引导、艺术以及风俗的传播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化学者、民俗民艺专家通过积极的研究和呼吁,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传统文化习俗的认知。尤其是人们关于“年味儿”的讨论,更体现了广大民众对于民俗文化的自觉。
    此时,在物质丰裕的节庆时分,关于“年味儿”的话题,也让人想起“仓禀实而知礼节”的古语,如果说富裕是文明的基础,那么在经济繁荣的时代更应着力建设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因为富有生机的艺术、习俗、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寻常生活中精神的慰藉与寄托。时代在变迁,人们寻找传统是很正常的,一如春节归家的脚步,家的团聚、国的凝聚、民族的精神家园,隐含的正是文化传统历久弥新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