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手艺创造财富——2009’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国际论坛”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隆重开幕。
该论坛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提供学术支持。
来自美国、英国、葡萄牙、韩国以及中国大陆及台湾的三十余位中外学者出席了论坛,并以“手艺创造财富”为主题,共同就在现代社会、文化、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如何利用传统手工艺资源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等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
传统手工艺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它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濒临灭绝,同时,世界各地的现代文化艺术产品中传统手工艺的形象又在新生。如何让传统手工艺在人类文明中继续传承下去,如何让传统手工艺走进当代生活与文化,是世界各国民间手工艺人、民间手工艺学者、现代艺术家、现代设计教育者乃至政府文化相关部门都在思考的问题。
山东作为文化大省,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有抽纱刺绣、地毯、草柳制品、琉璃料器、美术陶瓷、金属工艺、雕塑工艺、玩具、花画工艺等12大类116个品种。经过多年努力,山东省手工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保护与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形成威海地毯、文登抽纱刺绣、莱州草编、潍坊风筝、年画和嵌银漆器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但从手工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来看,尚存在着产业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档次较低,市场运行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行业人才后继乏人、创意型人才严重不足,行业组织协调服务体系薄弱、政府保护性政策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探索解决之道。
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博士认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要注重探索在产业化经营中让手艺创造财富,在规模化发展中传承、发扬、壮大传统手工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内涵。他说,此次国内外著名手工艺研究学者齐聚济南,就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推动以传统手工艺为资源转化而成的创意文化产业、农村手工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将积极推动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的良好发展。
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内外专家有:美国俄勒冈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执行院长多戈·艾莫森·布兰蒂教授,英国杜伦人类学系主任罗伯特·雷顿教授,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文化遗产联盟中心主任克瑞斯汀·高兰森·丛东教授,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帕特·史特尔教授,葡萄牙布拉加大学民艺学家、教育家安格利卡·利玛·克鲁兹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州公共民俗学家安娜·普利教授,韩国春川教育大学艺术系金惠淑教授,美国俄勒冈大学民俗学家莎闰·舍尔曼教授,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学家卡罗·冠教授,美国俄勒冈大学艺术管理学专家约翰·芬恩教授,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向云驹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孙建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叶涛教授,山东经济学院财务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胡懿勳教授、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映雪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董占军教授、研究生处处长唐家路教授、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张从军教授、公共教学部主任徐思民教授、中国民艺研究所赵屹副教授、科研处副处长孙磊副教授、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张红梅副教授等。
与会专家10日赴高密开展山东省传统手工艺田野调研,同时,专家提交的论文及现场发言将结集出版为《“手艺创造财富——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国际论坛文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