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农历六月初五,凌晨1时27分太阳到达黄经105°,进入小暑节气。暑,为炎热之意,它表征暑夏的炎热程度,暑气上升,但仍未达到热的极点,所以称作小暑。按照农历规定,二十四节气具体到每月又分“节气”和“中气”两种,在月份之前的叫做“节气”,靠近月份之后的叫做“中气”,具体到六月,小暑在前,大暑在后,所以民间称小暑为六月节,称大暑为六月中。
传统社会里,节气就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参照。旧时鼓楼中,都有二十四节气鼓,每到节气交替时刻,击鼓士就以对应不同节气的不同鼓点敲击节气鼓,提醒人们节气到了,应该按照节气安排农事了。人们也依据节气推知相应的天气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确保一年的衣食丰足。民间有“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的说法。
小暑,正处在入伏时期,天气逐渐炎热,即使有风吹来,也夹杂着浓浓的热气。这时,降雨的多少与作物生长产生密切的关系。我们老家鲁西南一带,小暑过后就开始进入多雨的时节,降水明显增加,雨量也较集中。像水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棉花进入开花结铃期,生长也最为旺盛,这时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不可轻视。对于水稻而言,蓄水抗旱、防雹防洪、加紧施肥是农事重心;对于棉花而言,除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协调植株养分分配外,清沟理墒,加快棉田的防涝爽水降渍功能,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棉花根系发育是农忙重点。同时由于阴雨天较多,湿度偏大,也是棉花、水稻等作物病虫害滋生的高发期,所以防治病虫害也是老百姓的重要任务。其他作物的在小暑时节的种植与管理也是如此忙碌。俗话说得好:“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龙口”意指降雨,民间认为降雨为龙王所管,所以人们把小暑时节处理降雨与农作物的关系比喻成“龙口夺食”。当然,这也正是家乡父老小暑农忙的真实写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