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青大学毕业之后很沉默,也很低调。他有相当一段时间在谋生计中挣扎,同时也在困境中觉悟,他内心中却有自己的天地。周围的人只知道他每天忙忙碌碌,却很少有人了解他在艺术上的勤奋与投入,他凭着刚毅倔强的性格,独特的心智,敏锐的感觉,勾画着属于自己的心境,他在逐渐地修炼自我悟道的艺术,用勤奋的力量创作着笔墨语汇,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学设计的人有灵动跳跃的思考方式,如果能把绘画基础与设计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或许他的绘画是职业画家难以完成的超越。当下的中国样式绘画,三分古人,七分前人,可又缺乏古人之功底,前人之个性创新,更缺乏属于艺术家自己的风格。瑞青出身工艺,从事设计,爱好绘画,所以他的作品没有八股式的套路,也没有世俗化的媚俗,所观察之物象,表现之形态,创意之笔墨,皆出于自我对艺术的感悟。自学业而艺术,自设计而绘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是瑞青与水墨语言的一种缘分。
瑞青这次将近几年的积累重新梳理,举办名曰“墨"缘——王瑞青艺术作品展”的画展是一次小小的回顾,目的在于向观众展现自己的艺术观念。艺术表现应该是愉快的哲学,应呈现理想的天堂,所以它应是艺术家的真诚表现,而不是重复劳作。我与瑞青在创作上有许多相似的感受,这并非同类性情,也并非同门同源,只是同是学设计出身,喜欢工艺,善于反叛,彼此心境上能够也易于沟通交流,或许这也是一种艺术上的机缘。
瑞青善于观察物象,体验生活,有着智慧的心境,所创作题材较宽泛,花草、人像、建筑、静物、山水等等,目之所及,无不一一入画。他巧妙运用点、线、面等最基本的元素,结合撒滴、点墨等象征性表现技法,画面追求自然、简约。瑞青的艺术语言极为丰富,总是善于从墨色湿润中找到形式元素,在笔墨交叉的瞬间把握创作语汇,用综合材料手段创意构图,经营位置,运笔扎实而肯定,彩墨灵动而率逸,意境深远,善于把握物象的传神写照,掌握规矩而不失精神,看似传统,实则新颖,看似当代,又不失传统,这也是七零后一代艺术人承上启下的固有情结,也是他与水墨结下的特殊情缘。
反叛是超越的前提,超越是创新的前沿,只有把握艺术的本质,艺术才能真正属于艺术家自己。瑞青完全打散了传统水墨画的固有的程式,消解了古人流传下来的经典图式,在墨色的流淌中营造着抽象的内心映像。他在创作中寻找一种“自由的心境”,超越绘画门类,不拘一家一派,不拘材料成法,洋洋洒洒超脱世俗,用笔墨抒怀,用重彩写物,以情绪入画,以智慧写神,以水墨语言来捕捉心中的意象。瑞青直言,绘画对他“是一种纯粹的需要,是在探索生命过程中最诚实的一种态度;是跨越文字语言最直接的一种自由。”在当下世俗成风的环境下,能坚持常年习作探索,坚持写生游览,坚持恒定的创作实属难能可贵,这正是艺术家所具备的基本心态和心境。
瑞青已过而立之年,将步入不惑,这个时期的艺术家精力充沛,敢于否定自我,也善于艺术批评,当然也能融会贯通,希望这次展览是他艺术创作成熟的开端,坚持不懈地艺术创作,淡化名利,淡泊世俗,为艺术的天真直率,也为绘画的愉快而生活着。
“墨"缘——王瑞青艺术作品展”今天在东方现代艺术馆开幕,也将开启瑞青新的生活,新的艺术,新的情缘。
潘鲁生
丁亥冬日于历山作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