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64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2007-10-10 15:34:03)
标签:

教育杂谈

职业教育

分类: 论艺教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德国职业学校学生的考试作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德国印刷广告的制作车间)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它所解决的问题是普通高等教育所无法解决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以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缩短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面对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我们的设计教育如何改革,或许可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中获得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是学科体系,而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双元制”是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它具有严格的法律基础。联邦整体具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能直接进入大学,进大学必须获得许可证。各州在联邦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根据各州经济结构特征和具体情况,又有相应的法规,对于职业教育,如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和学校,以及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规定。联邦政府设有联邦职业教育所,州、地区也有相应的机构,机构中有企业和雇员双方的代表;其二,“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所谓“双元制”是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和经济发展需要多少人,就培训多少人;二是以技能培训为主,考试也重在技能。其三,行会在职业教育中起到很大作用。联邦的职业教育法规确定了行会的地位,这是在法律基础上成立的一个机构,所有企业都是相应行会的成员。企业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行会中有一个职业教育考试委员会和由企业、雇员、教师代表组成的教育委员会,负责职业考试的相关事宜以及确定企业的培训资格。
  在“双元制”教学中,学生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如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30%-40%的课程在职业学校进行。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教学形式与内容就有所不同。比如,在企业所遵循的法律基础是联邦职业教育法,在职业学校所遵循的就是各州制订的学校教育法。企业所执行的教学文件是职业培训条例,职业学校的教学文件就是各州制订的教学计划框架。企业的教学内容是技能以及与技能有关的能力培养,职业学校的则是理论与普通文化课。企业所采用的教材是联邦职业教育所编制的技能模块,职业学校所采用的是基础教材与专业教材,没有统一的教材要求,但教材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业现实。企业的教育者是实训教师,由企业雇佣,经过职业培训,有2到5年的教学经验,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没有犯罪前科。职业学校的教师,则必须是大学毕业生,经过录用考试,没有犯罪前科。在企业,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并与企业签订合同,合同由行会管理,企业每月向行会交纳1000MK费用。在学校,他们则是学生。考试的方式也不同,在企业,由行会组织进行技能考试;在学校,由行会管理进行理论考试。学习期满,企业向学徒颁发培训证书、技工考试合格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则颁发结业证书。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费用由企业负担,在学校的学习费用则由州政府支付。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职前的职业教育,向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传授相应的职业知识、必需的职业技能与相应的经验;二是进修,主要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变化而进行的短期培训;三是转岗,行业的更新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产业的从业人员面临新的职业选择,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以适应新职业需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都围绕职业需要来进行。专业设置由各州根据实际需要,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如瓦仑(Waren)市是德国媒体业最发达的城市,市内有德国最大的内陆湖米里茨湖,旅游资源丰富,该市的职业教育就以媒体设计、旅游、餐饮服务等急需专业为主要办学方向,相关专业设置也主要围绕这些方向而进行。
  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是以社会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所以社会的需要会反馈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又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双元制”教育究其实质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各环节的实施都紧密围绕着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强了社会实用性,节约了教育资源的投入。它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以及其他专业的教育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设计艺术的职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类似于德国的实用性专科教育,但我们又不能照搬德国的模式。德国的经济实力雄厚,实用性专科教育周期比较长,一般为8到9学期,即4年。我国应该以2-3年为基础,适当给学校以弹性机制。近年来,我国的设计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多为普通教育的翻版。就设计艺术教育而言,普通高等教育应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为主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则以实践能力和实用技术的培养为目的。德国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本质区别,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而高等专科教育则以培养实用型,掌握技能和技术的人才为目标。如果不对普通的设计艺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加以严格界定,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教育的翻版和补充,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实质意义,更谈不上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实用人才。广告设计、服装设计、金属工艺、陶瓷工艺、网页设计、数字界面设计等传统与现代专业,都可以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式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承袭了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些做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而对设计的技能和相关技术缺少深入探究,如陶瓷专业的学生不实地体会泥土的物理特性和烧制的火候,培养出的学生又怎能满足陶瓷业的实际需要?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同时还可以弥补新技术、新工具的出现对人才新需求的空缺。二是,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学校,是满足各地区对设计艺术职业人才需求,实现设计艺术终身教育,为一些转岗人员实现再就业的新途径。德国的职业培训学校在联邦职业教育法规指导下,以其实用、快速、针对性强和具有技能性特色,在世界职业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德国瓦仑市以旅游和媒体业在世界闻名,该市的职业教育就把旅游、餐饮和媒体广告设计作为重点,并独具特色。中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各地区可以打破行政界域,以文化和经济圈为基础,开办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期限未必严格界定,短期培训、进修或专门的职业教育均可开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培训、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培训等。三是,发展“多元化”职业教育模式。国家应该制订相应的职业教育法规,对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和办学主体进行界定,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发展多元的职业教育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否可以建立以国家、高校、企业和民办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国家给予政策的指导以及硬件的支持,学校提供社会最急需的知识技能,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场所,多种经济成分可以成为职业培训的主要资金来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