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说民艺 |
民俗与民艺有着天生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它们之间是相互交叉的,由于学科的侧重点不同,或并列或兼容。民俗学与民艺学之间有着其它学科难以企及的不解之缘,民俗具有着民艺的机制,民艺具有民俗的功能,二者在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上有着共性特征。民俗学(Folklore)原意为研究文明社会古代文化残存物的一门古代学和历史学,属国际性的人文科学。现代也有学者称“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出现近一个多世纪,而在我国“五四”时期才由国外引进。作为民俗对象的存在,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民俗”概念的国家之一,但“民俗”作为学术概念出现却较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用“风俗”这个词,孔子曰:“移风易俗”,古人对风俗也有解释:“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也就是说“上之所化”就是上层,所传下来的一种教化性的东西,有种推广的意义,象风一样。“下之所化”即下层所接受的上层教化的东西,或是下层自我教化的东西。⑥
那么民俗或风俗即是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民艺的对象也如同民俗的传播形式一样,有其民众的广泛性。民艺学虽然不应是民俗学的附属学科,但在研究对象上有较大的共性特征,这两个学科本身就是相互依存和血肉关系。研究民艺学如不借助于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将显得空泛,同时民艺学所研究的对象自然也就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领域,也意味着民俗学自身的发展。
文章引用自:http://www.panlusheng.com
前一篇:民间泥玩具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