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特殊的现实情况。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具备相应的环境,如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巨大的传媒网络与快速更迭的传媒技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等,文化资产的不成功开发与这些因素的不健全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除了这些外围因素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在现代化文明进程中,人们对传统精神、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的漠视。一方面,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熟悉并迅速接纳,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精神却表现出了疏离和陌生,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传习不够,社会乃至各级教育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设计艺术教育的角度而言,将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民间艺术、传统造物艺术作为选题开展深入研习的现象在设计院校并不普遍,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文化政策的倡导,这种现象有所改善,但还是远远不够的。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年轻一代的文化产业工作者不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不熟悉经典的文化艺术符号语言,他们如何能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实现合理嫁接及超越?在熟悉的现代与陌生的传统之间如何嫁接呢?
我们曾组织一个课题组,已经着手申报了相关的科研课题,着重研究民间艺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创意支持与民间艺术外围创意产业的关系,相关信息整合,项目资助方案实施及标准制定,创意产业人才培育,创意产业项目行销推广及经营辅导、咨询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投入和税收减免、融资信贷、价格政策研究,社会捐助和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创意产业风险性研究,创意产业的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转化等等。
我们对于民间艺术的研发工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但研发工作与田野调研、理论研究不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进展有限。不过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如将民间小木作工艺与现代家居设计相结合的桐木工艺品开发、木版年画再造工艺等等,都取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喜的是,在现代生活中、在现代设计中,民间艺术的符号日趋增多,具有独特意匠、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的优秀作品也不断出现,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在创造力与创新力的催动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文章引用自:http://www.panlusheng.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