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足民众文化需求 做好创意产业

(2006-03-12 09:06:32)
分类: 话产业

  中国民众的文化心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因,后续复杂、多样、多变的文化形式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吉祥心理。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虽然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但主题却相对集中,可归纳为求生――追求生命繁衍;趋利――追求生命质量;避害――追求生命护佑。我认为这三者没有质的区别,中国民间文化突出的特点就体现为追求吉祥,这三者也可被视为追求吉祥的三种形式。像莲(连)生贵子、瓜瓞绵绵、鸳鸯戏水、龙凤呈祥这种与生命延续相关联的是追求吉祥;马上封侯、平安富贵、金玉满堂、辈辈高升这种与功利心理相关联的是追求吉祥;抓髻娃娃、五毒、门神、桃木这种与化解灾害相关联的也是追求吉祥。这一恒定的艺术主题造就了稳定的艺术形式,如福字、寿字、双喜字、十二生肖、如意等等吉祥符号便以不同材质不断重复地出现在生活不同的环境之中,构成了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由此也奠定了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理――积极、主动的人生状态。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无人会否认手机短信已成为现代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过春节拜年都普遍采用这种形式,但我觉得创意还不够,还大多停留在文字的层面,完全可以将传统的形象载体、吉祥图符和吉祥用语结合起来完成新的包装。目前有些国家也将民族宗教心理与网络游戏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成功开发,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中国人这种积极主动、开朗豁达、达可兼济天下、穷可独善其身的生命追求与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人文空间结合起来呢?让这些具有特殊意味的传统艺术符号装点我们现代的生活空间。其次,还应考虑到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行为,而是经济行为,其巨大的包容性极易导致资源的整合,以产业群的形式出现,其运作方式应该符合经济规律。另外还应考虑到新科技的介入,它的介入绝不仅仅意味着文化产业的手段和形式,它甚至能够与产业内容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式或样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