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农夫”——答小乔
(2010-08-27 11:07:23)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瑜友 |
我常常把喜欢“生命格局”挂在嘴边,
在事业和工作的范畴里,
这个“诗人+农夫”的公式,
就是最好的格局。
从开始共事以来,
关于目标始终惊人地一致。
落实到细节处理,
却常有分歧。
一致的目标,
来自于精神领域的追求,
相左的细节处理,
则来自于完全不同的教育背景,
以及各自对待价值观的心态。
无关于对错,
争议和分歧本身可以带来更多的灵感。
不必学习做农夫,
其实原本就是会的,
只看我们愿意不愿意。
那个说自己是“说话巨人,行动矮子”的某人,
正是我。
在经历了很多失败和挫折以后,
曾经变得不敢说话,只问行动。
再后来,发现了在人群中,
就是有些人,他们的行动,就是说话。
这两者都不理想。
于是,“诗人+农夫”的公式,
恰如其分地跃入了我们的工作。
但是,新一轮的分工开始了:
到底谁是诗人,谁是农夫?
还是都得两者结合?
最近发现目前似乎无需分工,
适时地互补和提醒,
也许就是最好的分工。
读了那本叫作《先人后事》的书,
感叹小乔的确是思想和行动结合,
且以人为本的典范呢。
我说,人的能量之大,
大到自己无法估计。
不走到那一步,
谁都不知道自己还能那样。
过程里所有的困难和艰辛,
都可能成就我们更宽广的“生命格局”。
前一篇:新唱片《瑜音绕梁》发布倒计时
后一篇:湖广会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