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三事
(2009-04-12 22:30: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瑜杂 |
前天在上海逸夫演出了全本<王宝钏>.
气氛非常热烈,
这出戏几乎全场可以倒背合唱,算是经典中的经典.
遗憾的是,对唱出错了.
佩红大姐直接跳过中间的两段唱到后面去了,
我实在张不开嘴,
空过一板再往前记忆了一下接着唱,当中有一拍的冷场.
"汗"!死的心都有了,真的想躺在地上算了.
下后台我和她开玩笑说:"下次得先去烧个香再上台了."
真是越熟的越容易出问题.
不过,在台上合作,我的感觉很强烈,
佩红姐是个好演员,分寸把握恰当,有经验.
昨早飞北京,
参加<过把瘾>女老生组的评委.
全场五位选手,唱的都是余派段子.
据说也都参考了我的录音.
我在现场再三提出:
"不要听我的录音,放着余先生的唱片,
还是要多听他和其他大师们的."
但是,我深知,
我已必须对很多人和事负责,
我不能乱唱,也不能唱错,更不能原地不动地唱.
这给我重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唱戏,已经不是关于我一个人的事情了.
未来,我将更小心翼翼地,一丝不苟地,
无欲无求地经营好自己这份事业.
今天晚上在逸夫现场,
看了在佩红姐前面垫场的冯蕴的<竹林计>,
我真心敬佩她.
在得了金奖以后,
我知道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艺术道路,
很清楚自己要怎么努力.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武戏演员,
如何在舞台上用脑子舞蹈,用心演戏.
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武戏文唱的意味.
再多的技巧都会过时,
也都可能会被更高难的技巧替代,
但惟有赋予人物性格和精神的技巧,
才称得上"玩意儿".
我注意到冯蕴开始做减法,
开始用节奏传递自己对戏的理解.
她的演出,让我举起双手鼓掌.
连日奔波,受惊,难免疲倦.
加上自己上了几岁年纪,真的感到有些不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