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孟小冬

(2006-12-03 17:00:01)
       孟小冬(1907~1977),京剧女演员,工老生。原名若兰,学名令辉,山东人。幼从舅父仇月祥习艺,宗孙(菊仙)派。后即随仇在沪、宁等地演出。因童声嗓音高亢,戏路以高嗓老生为主。尤以在上海大世界演出较久,孟曾籍机向同台老演员何顺奎、潘仲英、沈云祥等多方面请益文武老生戏。当时孟小冬为适应自己高嗓条件,剧目多而杂,经常上演剧目为《曹操逼宫》、《辕门斩子》、《七星灯》、《哭秦廷》、《闯幽州》等。也偶演家传红净戏,颇肖其祖父孟七(清同治光时期的红净名角)。后经名家建议,于1924年北上投师,先至天津,投奔新天津报社刘髯公处。复经刘介绍向天津名票王君直、王庚生、韩慎先、李采繁等学习,潜心研究谭派演唱艺术。3年间,客居新天津报社,苦练基本功。从靠把戏到衰派戏,一字一腔,一板一眼,丝毫不苟。同时并向窦砚峰、李采繁等研习京剧字韵。孟后又进京先后拜陈秀华、余叔岩为师,艺业大进,终成一代名伶。孟扮相英俊,嗓音苍劲醇厚,高低宽窄咸宜,衷气充沛,满宫满调,且无雌音,被公认为“余派”主要传人。孟小冬的代表剧目有《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盗宗卷》、《击鼓骂曹》、《乌盆记》、《空城计》、《珠帘寨》、《御碑亭》、《碰碑》、《鱼肠剑》等。1949年孟小冬赴香港定居。1977年病逝于台湾
 
          前些日子与老师及友人提起孟先生,作为余派追随者,常常遗憾余叔岩和孟小冬师徒两位艺术家没有人替他们举办纪念演出和活动。近年没有纪念余先生的合适时机,而恰逢明年是孟先生100周岁。很想在她诞辰日的前后,做点事情。尽管我不是嫡传,论资力和年纪,也没有能力独挡一面。但是对余派艺术的虔诚,让我们愿意来尽点责任。以往对孟先生的宣传,往往只限于她传奇的人生和几段饱受争议的婚姻,而对她的艺术造诣和传承余派的贡献,提到的并不多。十多年来,我有幸向她晚年港台的弟子们投师问艺,得到很多帮助,也了解到许多献为人知的故事。显然,我们从现有的资料上所认识的孟小冬是片面的,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她,这个工作需要有人来做,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但可以投身其中尽点义务,所以打算联合一些业内外的热心朋友,一起来策划纪念孟小冬的演出以及相关活动。已经开始行动的,就有六哥和新朋友郑标等,在此先谢!
     希望来这里闲逛的朋友,也把这事放在心上,有什么好的,新的点子,请在这里留言。今年内,我已经安排有不少新戏的排演,但这个事情是列入重大计划的,希望做成做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