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断密涧》

(2006-11-23 09:45:57)
      之前有此剧的片段资料,为了找齐全剧的录音和录象,先后麻烦到以下人士,特此感谢:思及老师、哈叔叔、刘魁魁、贯镇山老师、安平、李国静等。现在资料已全,正潜心钻研......
  
      听录音里,裘先生艺术之精且不言,马长礼先生的唱念真是好得没有话说。在他塑造的每个人物里,我能够品到的韵味,绝不是单纯的流派,而是对每个人物深刻的理解和诠释。我虽然标榜“余派”传人,但京剧艺术对于表演的全方面要求,时刻提醒着我,十八张半是“唱”的法帖,还有其他功法一样难。要把一切程式和技术吃透、融入表演当中,才是一个合格的京剧演员。记得我的研究生导师朱秉谦老师在送给我的《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的扉页上,这样题词(大意):虽然我一生没有大红大紫,但我一生都在努力地学习,做到了一个京剧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很大,这样的演员才是值得尊敬的。
 
      昨天在政协演出时,京剧院的副院长在后台和我聊天,提起我最近在上海演出频繁,表示这样的频繁出现,会令观众审美疲劳,不一定是好事。对此观点,我保留意见。现代观众的欣赏心理的确出现了较之以往不同的变化,他们每次都期待有闪光点和新鲜感,演员也期待每次观众都保持极度热情,恨不得场外万人空巷,场内座无虚席。实际上,这样的追求是不健康的,轰动效应只可能是偶尔,细水常流、文火慢炖更加适合京剧现在的状况。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艺术就是这样,靠大小演出的积累,才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最近一段时期的博客,多半都是关于演出、排练的记录。难免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我也浏览了一下其他京剧人的博,比我的色彩丰富多了。有很多趣闻、图片、甚至还有自己情感的记录,精彩纷呈,相比之下,我这里的确是寂寞了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