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井玉桐的《山中狩猎》
(这是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一个猎人的小诗写的评论。那时我们大兴安岭真是“獐狍野鹿满山跑,打也打不完”。但在1996年我们这里就禁猎了,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狩猎的场面了。前几天我看到我在80年代写的这篇评论,现在读了当时欢乐狩猎的场面,很是令人怀念。)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这是唐末诗人司空图在《诗品》中对诗歌的自然风格的形象描述。自然是对造作而言,是指自然顺畅的艺术风格。司空图认为,自然界、生活里到处都是诗的素材,诗人经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有了真实体会、真实感受,那么就信手拈来,完全用不着冥思苦想,更不必乞求于堆砌辞藻,排比典故。只要作者顺着客观事物的规律进行创作,就能得心应手,“着手成春”,开拓自然美妙的诗境。
王维的《渭川田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就是这种自然风格的作品。这两首诗就是以极朴素的笔调,写出了乡村田园生活的情趣。这两首诗中所描写的乡村眼前的普通景物,而表达的感情却含蓄醇厚,余味不尽。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当我读了井玉桐的《山中狩猎》的小诗时,就给我一种自然之美的感觉。这首诗虽然很短,却描绘了一幅猎人山中狩猎图。
你看那猎人居住的“小屋”,在山谷里的松涛之中的羊肠小道的尽头。“屋顶开着繁花,狍皮被下长着蘑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猎人置身于繁花似锦的天然公园之中。这是第一幅画。
接着猎人出场了。猎人骑着骏马,背着猎枪,驰骋在高山密林之中,“采购”回许多猎物。于是“小屋”便成了收藏猎物的仓库。这是第二幅画。
最后,作者又描绘了一幅“月下围坐”图。晚上,猎人们狩猎归来,在月光下小屋前围坐,喝着美酒,吃着野味,品着浓茶,笑语欢声,庆贺狩猎丰收。
这三幅画,构成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把优美的猎场,勇敢的猎人以及狩猎后欢乐的场面跃然纸上。狩猎本来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描绘成一种愉快的劳动。这首诗充分反映了狩猎劳动之美,使狩猎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描绘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山中狩猎》这首诗,写的是常见的狩猎之事,常见的林中之景,无华词丽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体现了司空图所说的“自然”之美的风格。
这首诗题目是《山中狩猎》,而狩猎的场景写的过于简单,如果再增加一点狩猎的场面就更好了。但这是瑕不掩瑜,无损该诗自然之美的风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