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弥陀佛安立净土的动机

(2019-10-27 08:34:53)
标签:

阿弥陀佛

净土

往生论

太虚

不但阿弥陀佛有净土,十方诸佛菩萨皆有净土。但是诸佛究以何故安立净土?释迦世尊究应何机而说净土法门?此为修净土者急需解答之问题,兹为述之:

  世人有因恶报现前,怖畏惊悸而求生净土者;有因饥寒困苦生活之所逼迫而求生净土者;有因老病等苦之所逼恼而求生净土者;皆以避苦趋乐之心理,为往生净土之动机。细考诸佛安立净土,释迦世尊说净土法门,虽附有令众生厌苦欣乐之意,然非佛建立宣说净土之本意,佛之本意在为真正发大乘菩萨心者安立宣说也。凡夫众生避苦趣乐之心,志在快乐,不求永断生死。如厌离三恶道苦而欲保持人生不失,厌离人生之苦欲求生天,厌欲界苦求生色界,厌色界苦求生无色界;只须以佛法中之人天乘法──五戒、十善、八定收摄之。持五戒可保人生不失,修十善、八定得生天道,何须诸佛安立净土?释迦说此净土法门?至于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之二乘人,求出三界,永断生死;祇须了知三界是苦,众生不净、无常、无我等义,依四念处起四正勤、八正道等之三十七菩提分法,精进勤修,于一生中虽不即得阿罗汉果,决定能得须陀洹果。由得须陀洹果,即永不退转而再受生死烦恼等苦,亦不须依净土法门以求往生净土。如锡兰、缅甸等小乘佛法,即专求得阿罗汉果,了脱生死。故彼锡兰、缅甸等处,无此净土法门也。

  由此推之,诸佛之所以安立净土,释迦之所以宣说净土,非为凡夫、二乘,实为有大乘根性之众生。听闻佛法,不求来世福报安乐,不图自了三界生死苦恼,而为发普度一切众生之大乘心者,乃安立宣说也。

发大乘心者了知诸法缘生道理,知一切法是众缘所生。以法是众缘所生,一法即一切法;众生是众缘所生,一众生即一切众生。离一切众生别无有我,非令一切众生皆共成佛,即无佛可成!因此发普度一切众生共成佛道之大愿,决无离一切众生而自去了脱生死之理。以众生即自己,自己即众生,无有众生与我之别。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有离众生外可度脱之自己也。

  菩萨既以一切众生同体不二而发普度一切众生之悲愿,然欲成满此愿,非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可。否则、虽有此愿,事实上终无可成之一日。由发欲度尽虚空遍法界众生之大悲心,欲度此无数众生,须断无尽烦恼,修学无量法门。成就无量福德智慧庄严之圆满佛果,须经三大阿僧祇劫;入无量世界,度无量众生,非一生所能做到。起信论说:‘信心成就,入正定聚,须经十千大劫’。十千大劫,即一万大劫。大乘信心成就,其难如是,况佛果乎!

  成佛既非一生所能,而已发大乘心者须修六度,修六度时,时有种种退堕破坏大乘心之违缘,有失坏大乘心之危险;而人命短促,旦夕无常到来,或上升乐趣,或下沉苦趣,又有迷失大乘心──菩提心──之危险。因有如是种种恶缘,菩萨虽已发大乘心而欲保持不退者,实非易事!诸佛有护念菩萨之责,金刚经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对此已发大乘心而未能不退之菩萨,究以何法慈悲护念,而使其已发之大乘心不致有失坏退堕之危险?因此诸佛以欲护念如此已发大乘心未能不退之菩萨故,遂安立清净庄严之国土。菩萨于何土有缘,即发愿往生何土──随所发愿,起决定信,专一其心。则临命终时,随其所愿而往生净土,闻法不退;而还来普度一切众生。若无诸佛安立净土为已发大乘心菩萨之所依归,一旦退失,则前所修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种种功德,唐丧无益。故菩萨必以净土为归宿,方不致退失大乘心──菩提心──而唐捐其前功也。此为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成立净土之正义,亦即释迦说此净土法门之真义所在。修学净土法门者,须于此义深切了解注意之!


摘自:太虚大师,往生净土论讲要

http://www.nanputuo.com/nptzt/2017/taixu/pc/book/07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1教释/21往生净土论讲要.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