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如何修习精进波罗蜜?
(2019-08-22 11:46:26)
标签:
优婆塞戒经精进 |
【转贴者按】
近年来,坊间流行一个极具误导性的“佛系”词语。这个词语给人一个错误的暗示,似乎佛门推崇的价值观是得过且过,没有追求,消极颓废的。这是严重的误解。
这种误解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观念或者理论上的误解。那就是世人常会把佛门对世间五欲的放舍看成是舍弃一切努力奋斗,殊不知无论是声闻乘行人断除贪嗔痴,消灭我执的努力,还是菩萨乘行人自度度他的努力,都是要求勇猛精进的。
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中许多佛子的错误言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就是说,许多佛子真的把放下、随缘理解为无论是生活、工作、自我修行,还是利他菩萨行上,佛子都不该认真规划、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种对佛法的消极理解,是与大乘佛法的积极精神直接冲突的,也是造成今天佛教衰落的根本原因。
真正的精进,要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就不仅仅是发心奉献就够的,甚至也不是自己每天累得要死就够的。当然发心很重要,是基础,是起点。但是,真要保证落实精进,还需要认真规划,及时总结,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需要行人有责任心,有严格遵循制度和管理的风气,在指向解脱和菩提心的前提下,还需要追求效率,需要有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这些今天在佛教界往往都是很稀缺的。我们许多时候精进的程度甚至远不及世间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很不够的。
实际上,在大乘菩萨行的六度中,分明有一个“精进”,这是何等的明确提倡。为何广大佛子还是普遍有此误解呢?可能是没有深入学习相关经论吧?《优婆塞戒经》作为一部主要向在家菩萨宣说的大乘经典,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大乘菩萨行,其中《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二十六》对“精进”的论述非常精彩扼要,很值得大家深入学习。
优婆塞戒经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二十六
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能修六波罗蜜,谁为正因’?
‘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已生恶法为欲坏之,未生恶法为遮不起,未生善法为令速生,已生善法为令增广,修勤精进,是名精进。如是精进、即是修行六波罗蜜之正因也。’
‘是勤精进,能脱一切诸烦恼界。善男子!若能受于三恶道苦,当知是人真实能修毗梨耶波罗蜜,平等修集,不急不缓。精进二种:一、正,二、邪。菩萨远离邪精进已,修正精进。修信、施、戒、闻慧、慈悲、名正精进;至心常作,三时无悔,于善法所不生知足,所学世法及出世法,一切皆名正精进也。
菩萨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护法,应当爱惜。身四威仪常修如法,修善法时心无懈息,失身命时不舍如法。若能到于六事彼岸,悉是精进之因缘也。若自读诵、书写、思惟十二部经,名自为法勤行精进;若能以是转化众生令调伏者,名为他法勤行精进。若为菩提修菩提道,布施、持戒、多闻智慧,修学世法,供养父母、师长、有德之人,修舍摩他、毗婆舍那,读诵、书写十二部经,复能远离贪、恚、痴等,名为菩提勤行精进。如是悉名为正精进,是名六波罗蜜之正因也。善男子!懈怠之人,不能一时一切布施,不能持戒,勤行精进,摄心念定忍于恶事,分别善恶,是故我言六波罗蜜因于精进。’
‘善男子!有勤精进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勤精进,有亦精进亦波罗蜜,有非精进非波罗蜜。精进非波罗蜜者,如邪精进,善事精进,声闻、缘觉所有精进。有波罗蜜非精进者,所谓般若波罗蜜。有亦精进亦波罗蜜者,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等五波罗蜜。有非精进非波罗蜜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及余善法。’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勤精进,是不为难;在家修进,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