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藏知津叙】摘录:
夫三藏之不可弃。犹饮食之不可废也明矣。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
顾历朝所刻藏乘。或随年次编入。或约重单分类。大小混杂。先后失准。致使欲展阅者。茫然不知缓急可否。故诸刹所供大藏。不过缄置高阁而已。纵有阅者。亦罕能达其旨归。辨其权实。佛祖慧命。真不啻九鼎一丝之惧。而诸方师匠。方且或竞人我。如兄弟之阋墙。或趋名利。如苍蝇之逐臭。或妄争是非。如痴犬之吠井。或恣享福供。如燕雀之处堂。将何以报佛恩哉。唯宋有王古居士。创作法宝标目。明有蕴空沙门。嗣作汇目义门。并可称良工苦心。然标目仅顺宋藏次第。略指端倪。固未尽美。义门创依五时教味。粗陈梗槩。亦未尽善。旭以年三十时。发心阅藏。次年晤壁如镐兄于博山。谆谆以义类诠次为嘱。于是每展藏时。随阅随录。凡历龙居。九华。霞漳。温陵。幽栖。石城。长水。灵峰。八地。历年二十[示
*冀]。始获成稿。终不敢剖破虚空。但藉此稍辨方位。俾未阅者。知先后所宜。已阅者。
达权实所摄。义持者。可卽约以识广。文持者。可会广以归约。若权若实。不出一心。若广若约。咸通一相。故名之为阅藏知津云。
新斋老蒋评曰:许多人迷信乾隆藏,认为必须按照乾隆藏的顺序读才是最如法的,其实这种没有根据的。大藏经古代主要为了保存经典,其排序一般并不太考虑阅读次序。所以,真要阅读的话,未必一定要按照大藏经的排序。在蕅益大师之前,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考虑人们阅读次序的目录体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