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论知见重于修养

(2018-12-23 06:11:28)
标签:

杨文会

知见

修养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去习气。这种说法,我觉得对某些特定的人来说,也可能有应机施教的意义。比如说,有些人习气很重,虽然懂得道理,但是习气烦恼太重,必须要努力对治,消磨习气,在修行上才有真正的进步。

但是,绝不可把这种说法当成一种普遍的标准。因为,我们知道连一些证道的阿罗汉都还有习气,要普通凡夫彻底断除一切习气是不可能的。对于凡夫来说,拥有正见,在修行道路上保证不走偏,这才是当务之急。而所谓去习气,只有在具有正知见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修行,才有可能有所实现,就这也未必能全部消除。

如果我们初学者把修养放在知见之上,那么寻找善知识没有了正确的标准,在修行道路上就会有很大的危险。我们就很有可能错过那些仍有一些习气,但是知见正确的善知识,而会跟随那些看上去修养很好然而知见错误的邪师学法。最后弟子与师,同堕三途,岂不可惜?

比如,杨仁山大居士,他是清末中国佛教复兴的大功臣。他主要的贡献是在推动经典流通和佛教教育上,培养了许多 重要的佛教人才,包括太虚大师等都是他所创办的学校的学生。他的知见精纯,功德无量。然而,是否有人知道他其实五戒一条未受,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太虚大师这样评论他:“若晚清杨仁山居士,乃纯然白衣居士,遑言五戒,且并一戒、二戒未受,起居服御,饮食婚宦,悉遵常俗,此则人人可行者;而其信解于佛法者,固坚卓不可摇夺矣。

假如我们生在杨仁山居士的时代,如果只从外在持戒修行上着眼,而不以佛法知见为标准来判断的话,我们是否会错失这样一位大善知识?这个问题,恐怕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