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分节标注)

(2018-05-09 11:55:01)
标签:

大众阅藏

读经

佛教

佛经

阅藏

1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度於君民,與除饉(jn)眾、菩薩大士、天、龍、鬼神、世間人民無央數,眾會聽經。

2是時,摩訶迦葉獨行教化到王舍城,常行大哀福於眾生,捨諸豪富而從貧乞。摩訶迦葉時欲分衛(wèi):「若其未行先三昧正受,何所貧人吾當福之?」3即入王舍大城之中,見一孤母,最甚貧困,在於街巷大糞聚中,傍鑿(záo)糞聚,以為巖(yán)窟,羸(léi)劣疾病常臥其中,孤單零丁無有衣食,便於巖(yán)窟施小籬(lí)以障五形。迦葉三昧知此人宿不植福是以今貧,知母壽命終日在近:「若吾不度,永失福堂。」

4母時飢困,長者青衣而棄米汁,臭惡難言,母從乞之,即以破瓦盛著左右。摩訶迦葉到其所,呪願言:「且多少施我,可得大福。」

5爾時老母,即說偈言:

「舉身得疾病,  孤窮安可言,
       一國之最貧,  衣食不蓋形。
          世有不慈人,      尚見矜(jin)愍(min)憐(lián),
       云何名慈哀,  而不知此厄?
       普世之寒苦,  無過我之身,
         願見哀矜恕,  實不為仁惜。」

6摩訶迦葉即答偈言:

   「佛為三界尊,  吾備(bèi)在其中,
           欲除汝飢貧,  是故從貧乞。
             若能減身口,  分銖(zh)以為施,
            長夜得解脫,  後生得豪富。」

7爾時,老母重說偈言:

「實如仁所言,  生世無功德,
     今在糞窟中,  不淨塗其身。
        飲食無分米,  羸(léi)形而不覆,
        如今之極貧,  施意與願違。」

8摩訶迦葉重說偈言:

「母說處不悅,  飢窮無以施,
      若其有施意,  此則不為貧。
     若復知慚羞,  此則著法衣,
        如母此二事,  衣食為備(bèi)足。
     世有顓(zhun)愚人, 俗衣寶穀(g)多,
      無慚不念施,  計後此大貧。
     惶荒設福德,  可謂為希有,
        信哉罪福眾,  至誠不虛說。」

9爾時,老母聞偈歡喜,心念前日有臭米汁,欲以施之則不可飲,遙啟迦葉:「哀我受不?」摩訶迦葉答言:「大善!」

10母即在窟匍匐取之,形體裸露不得持出,側身僂(lou)體,籬(lí)上授與。迦葉受之,尊口呪願:「使蒙福安。」

11迦葉心念:「若吾齎(jí)去著餘處飲之者,母則不信,謂吾棄(qì)之。」即於母前,飲訖盪(dàn)鉢,還著布囊中。

12於是老母特復真信。迦葉自念:「當現神足,令此母人必獲大安。」即沒入地,更在虛空身出水火,半身以上現其水出,半身以下復現火出;又復變化改易,飛騰虛空,從其東出沒於西方,南北亦爾。

12時,母人見此踊躍,一心長跪遙視迦葉。迦葉告曰:「母今意中所願何等,世間豪富、轉輪聖王,及四天王、釋梵諸天?若復欲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若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惟三佛者,悉可得果其願。」

13爾時,母人厭於世苦,聞天堂上審(shen)為快樂,即啟迦葉:「願以微福得生天上。」於是,迦葉忽然不現。老母數日壽終,即生第二忉利天上,威德巍巍,震動天地,光明挺特,譬如七日一時俱出照曜天宮。

14釋提桓因即自驚(jin)悸(jì):「何所人者,福德感動,將無此間有勝吾者?」即以天眼觀此天女福德使然。

15釋提桓因即偈問言:

「此女從何來?  大光明照曜,
     譬如七大日,  一時俱出現;
     震動吾宮殿,  威德難可當,
      本修何福德,  得來昇此天?」

16是時,天女答帝釋偈言:

「本在閻浮提,  糞窟不淨中,
        羸老兼疾病,  衣食不充備(bèi)。
     三千大千土,  釋迦文佛尊,
     次有大弟子,  名摩訶迦葉。
        哀矜從母乞,  說法我心歡(hun),
     貢其臭米汁,  施少獲願多。
     一心供福地,  願欲生天上,
       棄身糞窟中,  來生忉利天。」

17爾時,天女即自念言:「此之福報,緣其前世供養迦葉所致,假令當以天上珍寶種種百千施上迦葉,猶尚未報須臾之恩。」即將侍女持天香華忽然來下,於虛空中散迦葉上,然後來下五體投地。18禮畢却住,叉手歎曰:

「大千國土,佛為特尊,次有迦葉,  能閉罪門。                                    

   昔在閻浮, 糞窟之前,為其貧母, 開說真言。

  時母歡喜, 貢上米𤄜(fan),施如芥子,獲報如山。

  自致天女,封受自然,  是故來下,歸(gui)命福田。」

天女說已,即與侍從俱還天上。

19然後帝釋心念:「此女於閻浮提臭惡之中,以其米汁供養迦葉乃致此福,迦葉大哀,但福劣家不及大姓,當作良策,於閻浮提詣迦葉所,興設福祐。」

20釋提洹因即與天后,持百味食盛小瓶中,下詣王舍大城巷邊作小陋屋,變其形狀似于老人,身體痟(xio)瘦,僂(l)行而步,公妻二人而共織(zh)席,自現貧窮乞人之狀,不儲飲食穀(g)帛(bó)之具。

21摩訶迦葉後行分衛,見此貧人而往乞食,公言:「至貧無有,如何?」迦葉呪願:「良久不去。」

22公言:「我等夫妻甚老,織席不暇(xiá),向乞少飯,適欲食之。聞仁慈德,但從貧乞欲以福之。今雖窮困,意自割捐以施賢者,審(shen)如所云令吾得福。」天食之香非世所聞,若豫開瓶苾(bì)芬之香。迦葉覺之,全不肯取。即言:「道人!弊食不多,鉢來取之。」

23迦葉鉢取受呪願:「施家其香普熏王舍大城及其國界。」迦葉即嫌其香無量,即便三昧思惟其本,方坐三昧,公及母還復釋身,逕(jìn)疾飛去,空中彈指歡喜無量。迦葉思惟即知帝釋化作老公,而為此變,欲增福祚(zuò)。「吾今已受,不宜復還。」24迦葉讚言:「善哉!帝釋!種福無厭,忍此醜(chou)類,來下殖福,必獲影報。」帝釋及后倍復欣踊。是時,天上伎(jì)樂(yuè)來迎,帝釋到宮倍益歡喜。

25佛告阿難:「此貧母人,一切世間無能及者,惠雖微少,福報甚多,以其苦厄興至心故,致無量福,福應之報。釋提桓因天上自恣,而捨豪尊來下殖福,獲報難量,是以如來說檀第一。閻浮提人,愚癡可矜(jin),其如此比有少少耳,汝當廣宣如來真言。」

26佛說是時,天、龍、鬼神、四輩弟子、比丘僧,興(xn)設大福而至達(dá)嚫(chèn),願及眾生,隨其志願,皆得果報。

27佛說經已,一切眾會莫不欣樂,稽首作禮。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