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藏经奇缘:日本国来的古苍蝇、弘一大师与才女吕碧城

(2018-05-07 14:55:51)

弘一大师的意外发现

 王永则

 1936年,一代高僧弘一大师在捧读一册日本古版《大藏经》时,检出一只夹在书页之内的古苍蝇。他以收藏家的视角善待这只生物标本,并以独特的创意将其打造成为一件“装置精巧”的、“供珍藏之用”的艺术品。

   他的设计真是巧妙:在一张比较厚的、如名片一般大小的纸中刻一方孔,将古蝇安置在正中,再盖上透明玻璃纸,又贴上一张较小的长方形宣纸,边缘画以朱红色线条,题写“瑞穗国古苍蝇,自彼国古版大藏经中检出,丙子十二月”等字,钤“弘一”印。

在日本古书《日本书纪》中,日本被称为“瑞穗国”。弘一大师另用一长方形宣纸,附于此“名片”之下,左短向内,右长可折叠,形成请帖状,煞是新奇、有趣。

  弘一大师后将此物赠予弟子高文显留藏,不料却于抗战时期的“八一三战役”后不知下落。当时,高文显流浪南国,后又留学英国。

       据高文显记载,令他惊喜的是,“久经战火之微物,出乎意料之外,竟重归旧主”。更令他不可思议的是,这件失而复得的神奇之物,内涵愈加丰富了,这是因为当时的著名女词人吕碧城竟在其上也题了字:“古有书中虫食神仙字,三次,化形为发圈,名曰脉望。古今诗人为之题款者多,予昔知其出处,今不能忆及矣。顷见弘一上人所藏佛经中之一蝇,遂述此事,亦饶兴趣也。丁丑岁杪圣因题于星洲旅次。”

  “圣因”是吕碧城的字号。弘一上人,就是对弘一大师的尊称。显然,此物是高文显在战乱中将其遗于新加坡了,幸好被吕碧城发现,并予以珍视。

        原来,1937年冬,吕碧城自香港赴欧,途经新加坡时,偶见此物,情不自禁跋记其事。她所提及的“脉望”,是典籍中所指的成仙书虫。《酉阳杂俎》有言,书虫连续三次吞吃书叶上的“神仙”字样,便成了仙。此古蝇幸遇的“哀荣”,难道不也映衬出弘一大师读书中脉脉相望的意趣吗?

原载天津日报

http://news.sohu.com/20090721/n265359733.shtml


转帖者评论:

这的确是一件有意思的轶事。感谢作者介绍,可惜他不太懂佛法,所以有不少理解错误的地方。作者应该是位文人,所以,他对弘一大师的做法,仅仅从收藏家、艺术品的角度来看,错失了佛法的深度。先拿这只苍蝇来说,普通人觉得讨厌,恶心,嫌它脏,觉得应该赶紧扔掉。而一位有品位的文人却可以看到,这只苍蝇是随着古版大藏经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因书结缘,自是一番佳话。想必作者对此有所领会。所以,他才会以赞叹的口吻评述此事。他认为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创作一件艺术品。

这个层次的认识已经有所脱俗,很是难得。但是,在我们佛子看来,这个层次的认识远未理解弘一大师如此认真、庄重地安葬这只苍蝇的发心。从佛法的角度看,这只苍蝇也具有佛性,与我们自己乃至诸佛菩萨无二无别,也应尊重。更何况弘一大师与这只苍蝇结缘,是因为读大藏经,因缘殊胜。这只苍蝇可能也因大藏经结缘,而消除了业障,积累了福报,开启了智慧,说不定已经转生善道,甚至在佛法修行上很有成就也未可知。因此,对这只苍蝇应该随喜赞叹!甚至我们可以推想,慈悲的弘一大师很可能会给这只苍蝇念佛持咒诵经超度。因此,弘一法师对这只苍蝇如此细心认真的安葬,其实是体现了佛教对众生的慈悲精神,更是对佛法的尊重态度。

弘一大师将这只来自日本国古苍蝇遗骸如此精心处理后,送给弟子高文显结缘,也是想将这种对众生的慈悲精神和对佛法的尊重态度,以一种自然无痕的方式传递出来,这又是多么善巧的弘法方式啊!后来因为战乱,这只苍蝇的遗骸丢失,却不想让才女佛子吕碧城得见,又引发她的评论、题签、记事,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我们不必过分神化弘一大师的宿命神通,倒是应该赞叹和学习弘一大师一贯的尊重生命、尊重佛法的认真态度。

这个苍蝇标本后来的神奇经历即使纯属巧合,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弘一大师一丝不苟处处认真的修行态度,更深切地体认到佛门处处宣说的因果不爽的道理。既然一切都是因果,功不唐捐,我们就不要老想着耍小聪明,时刻认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好。

这只苍蝇跟随大藏经从古日本来到中国,再辗转到了新加坡,通过弘一大师、高文显、吕碧城,与众生结缘,传递了佛法的信息,彰显了大藏经的神奇,堪称是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的菩萨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