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东居士文钞解读(2):印祖没说过“述而不作”

标签:
印光心东文钞 |
常听人说,印祖的行事风格是述而不作,不搞花样。但以我对《文钞》的印象来说,似乎并不如此。所以,较了个真儿——首先用“述而不作”为关键词,在文钞中检索了一下,发现印祖从来没有用过这个词。
在检索过程中发现,印祖不但没说过述而不作,反而说过很多类似不得崖板死执,不应拘泥古法,要懂得因时制宜这类的话。所以就用“因时制宜”这个词再次检索了一遍。这回收获不小。下面选取几段:
吾国风俗,不比佛在世时。因时制宜,方为通人。如或决定不肯改所定章,光亦不强。然以后不得再来一字,来决不复。子行子道,吾守吾志。况光旦夕将死,又何敢干涉他人之事。——《复应脱大师书二》
彼不知世务者,动必援古。不知因时制宜,随分随力以设法,则用力多而获益少矣。——《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五》
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夫流通佛法,非一朝一夕之故。须深谋远虑,随机设法。佛制固不可不遵,而因时制宜之道,亦不可不亟亟研求,以预防乎世变时迁,庶不至颠覆而不能致力,有如今日之佛法也。倘诸君不乘时利见,吾恐此时震旦国中,已无佛法声迹矣。——《与佛学报馆书(节录)》
善知识观机逗教,因时制宜。但取益物,不执陈迹。故令一切众生,咸沾法益也。——《绍兴偏门外娄江村兴教禅寺(即小云栖)募修大殿疏(代源湛师作)》
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到,印祖的思想是开放活泼的。正如他老人家说过的那样:“天下事,有一定之理,无一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为定夺,如执死方子医变症,则生者少而死者多矣。必使情与理相合,法与事相契,则得之矣。”【见《复永嘉某居士书八》】所以,印祖站在佛法全局的立场,放眼三世时空,为佛法常住世间计虑,而大力提倡在坚持一定之理(佛陀经典戒律)的基础上,要根据时代特点,通权达变,寻找适合新时代因缘的弘法教化模式,防止崖板死执一法,导致种种弊端,造成佛法的衰灭。
而我们以为是出自印祖的述而不作,其实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其对错暂且搁置,但至少从文钞原文中来看,这并不是印祖的思想,或者说印祖从不以此为标榜。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的述而不作。所以有的人就在祖师著作上做文章——改动一点,然后说,你看,我并没有搞创作啊,这是祖师的意思。
然而,祖师明明要求我们可以改,我们却思想上不听,行为上做了还要遮遮掩掩。这很难说是对祖师思想的老实依止吧?
附:文钞中搜索“因时制宜”的部分结果:
延伸阅读:
前一篇:阿闍世王授決經标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