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斯唐热与《现代科学的发明》

(2011-04-26 14:32:41)
标签:

转载

[转载]斯唐热与《现代科学的发明》

这段时间忙于修改一部关于科学政治学的书稿,但利用闲暇读完了斯唐热的《现代科学的发明》(Isabelle Stengers, The Invention of Modern Scienc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0)。斯唐热就职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曾经是普里高津的助手。据我所知,国内翻译过他们二人合著的《从混沌到有序》以及《确定性的终结》。这两本我都没读过,因为对混沌、耗散、自组织之类的理论兴趣不大。我读这本书的动机来自于拉图尔,拉图尔不止一次地谈到斯唐热的“宇宙政治学”(cosmopolitics),以及她对拉图尔的哲学点拨。比如,正是通过斯唐热,他才去阅读怀特海以及威廉·詹姆斯。相比于拉图尔在英美学界的影响力,斯唐热要逊色一些(法国的情况我不了解,因为我不懂法语)。我一直觉得,拉图尔尽管思维敏锐,极具创造性,但在哲学的系统性上稍欠火候。比如,他总是想构造一套非现代性的形而上学,但总没有系统地表述出来,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也许,斯唐热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拉图尔曾为《权力与发明》(Power and Invention, 1997)写过一篇前言,对斯唐热作了相当不错的介绍。

[转载]斯唐热与《现代科学的发明》

《现代科学的发明》这本书法文版于1993年问世,开篇便讨论了科学家为何对SSK的强纲领不满。后来,斯唐热很自豪地认为,这本书对科学大战作了准确的预测。什么大战不大战的,我早就没有了兴趣。如今,我认为科学哲学面临的困境是:认识论规划业已失败,社会建构论又不可接受,那应该怎么办?有三个选择:第一,认为认识论规划没有失败,这是英美主流科学哲学的做法;第二,坚持社会建构论,这是批判意识浓厚的激进分子的做法;第三,另寻他途。围绕着“科学独特性”这个问题,《现代科学的发明》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他途”。科学是不是独特的?它的独特性是什么?这是科学哲学家长久思考的问题。康德认为,科学是独特的,因为它是先天综合判断。波普尔认为,科学是独特的,因为它是可证伪的。这是认识论给出的答案。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不过如此,它与炼金术没有本质区别。社会建构论认为,科学与其他活动一样是社会的,没什么特别之处。对此,斯唐热均不表认同。在她看来,科学具有独特性,但这种独特性不是超验的(transcendent)(客观性、普遍性),而是实践建构出来的,因此是内在的(immanent)。她举了一个例子: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在近代科学之初,伽利略的物理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当然不能诉诸超验性,比如真理、实在、上帝等等。与对手们一样,伽利略的物理学原则上是一种虚构(fiction)(虚构不是指妄想,只要不是超验的真理,都是虚构)。但是,伽利略的特殊性在于,他能够凭借斜面实验证明自己不仅仅是虚构,能够让对手保持沉默。认识论与社会建构论的错误在于它们都坚持超验性:前者诉诸先天的根据(比如范畴),后者则诉诸后天的根据(比如社会结构)。斯唐热则认同内在性解释,反对超验性解释。因此,她数次提到拉图尔的“非还原原理”(principle of irreduction)。如果你坚持还原,那必须设定一个终极的不可还原的根据,后者原则上是超验的,比如真理或实在。非还原原理无需作上述设定,它只要求人们去追踪现实的活动。没有还原,也就没有了超验。

其实,斯唐热的思路与拉图尔相当接近。拉图尔曾经提出过一个怪异的说法:建构主义实在论(constructivist realism)。建构论与实在论可谓是不共戴天,怎么能组合在一块呢?拉图尔认为,它们并不矛盾,只要你不把实在视为超验的,不把建构论与社会建构论等同起来。实在之为实在,事实之为事实,只有在科学家以及相关的群体作了足够的建构工作,配置了足够多的资源之后才是可能的。民间科学家总是孤零零地宣布自己的理论是真理,但从没有人信。职业科学家从不宣称真理,只向人们展示无穷无尽的数据、图表、实验、参考资料,让你不得不信。这就是超验性与内在性的区别,这就是科学实在论与建构主义实在论的区别。当然,与拉图尔不同,斯唐热有着深刻的德勒兹背景,她是通过事件概念来论证上述立场的。

说实话,这本书不太好读。也许,法国哲学家的文风就是如此。也许,我不熟悉她的德勒兹式的语境。最近,她的书陆陆续续出了英文本,希望有时间找过来系统地读一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