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貌似谬论3:《新京报》评论作品结集出版答谢及研討會上的發言

(2007-04-22 18:35:50)
标签:

新京報

時評

反省

宗教

保守

激進

批判

教化

 

昨天新京報搞了個《新京报》评论作品结集出版答谢及研討會,俺也講了幾句話。在座的編輯和評論作者們似乎都是一根筋,從頭至尾都是在說應該如何打擦邊球,如何努力開拓言論空間……等等。我和坐在旁邊的程亞文先生[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對此交談議論了一下,頗有共識。

 

俺在發言中提出,我們的媒體與時評人應該全面地理解自己的責任,要注意自我反省和自我克制,不得濫用影響力,不能一味追求文字的犀利和激情,一味追求民眾的稱贊,要防止我們的片面和偏激誤導公眾,激化社會矛盾。大家在研討會上一味稱贊上個世紀20-40年代時評的大膽、自由,可是效果如何呢?像魯迅等人的評論文字激越犀利,但是事后反省,其效果未必很好,后遺癥或者所謂的負面效應也非常可觀。我們要當心,不要讓自己的文字多年之后看來是助長了一種不良或偏激的傾向。

 

要進行社會批判,首先要批判和反省自己的偏狹,自己在知識和立場、見識上的不足。我就曾發現某些很有影響的時評人,雖然身為學者,但是某些自己專業領域之外的新進展缺乏起碼的了解,一些在西方國家已成為常識的內容,絲毫不了解。按理來說,他對這類話題應該自我克制,不應隨便置喙,但是卻一再發言,造成不良后果。發言的諸位先生多次說道,我們的社會現在是個不成熟的社會,缺乏理智。這是要把我們自己包括在內的。處於激烈的社會轉型過程中,我們所有的人都要不斷學習,不能將自己視為唯一不需要學習和反省,只需要教育他人的特殊地位。

 

西方知識分子的自由主義批判精神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近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不斷追求激進路線的后果并不理想,不能一味認定原因是還不夠徹底,不夠激進。其實,西方近代以來在文化領域中除了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激烈批判之外,還有一個我們往往都忽視了的重要方面,那就是以教會為代表的強調傳統、包容、寬恕、忍耐的教化力量。批判的力量可以幫助社會突破傳統的束縛,更新觀念;而保守的教化力量則可以使得社會在激烈轉變、利益沖突激化的現代化過程中保持非常必要的穩定和安定。兩種力量看似相互沖突,其實是社會發展都不可缺少的方面。

 

以胡適為首的所謂進步力量,號稱“全盤西化”,其實是半盤子西化,對宗教的積極意義視而不見,并處心積慮地解構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最后使得我們缺乏可以利用的思想資源來面臨新文化的沖擊,導致社會發展不平穩、不健康。相反,我們周圍的國家和地區,一般說來沒有如此激進的反傳統,反而現代化發展更加順利。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我個人認為,中國知識分子應該擔負起雙重的責任,既要發揮批判的功能,又要承擔起穩定教化(列寧所謂牧師)的功能。與之相應,中國的學校、媒體等都不應該簡單地以西方的學校和媒體作為努力學習的目標。

 

昨天會上所說初不多就是以上這些內容,不出意外,絕大多數人似乎并不理解我說的這些內容和目的,反應不過是一些出於禮貌的掌聲。知識分子的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