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那点事,尹宗禹老师做有智慧的家长须知之模拟考试后复习工作(下)
(2012-04-17 10:14:58)
标签:
教育北京考试说明应试心理高考试题 |
分类: 高考那点事 |
一说到这点,尹老师非常无奈。我在教研室工作十几年,原来在教育局中教科工作了好多年,我始终明白,到了这一阶段,我们学生就被老师领进了题海。比如,前天我去朝阳讲座,朝阳老师跟我说做完了朝阳的马上就做海淀、西城、东城的,一轮。刚刚做完这一轮,二模了。先做朝阳的,紧接着又是海淀、西城、东城。老师的用意是好的,是想让学生见更多的题、见更多的题,这样学生们就进入了无休止的模拟考试的循环当中。有些学校的老师我觉得不错,我非常欣赏。他们把其他几个区县的卷子拿来,相同的题、做过的题就不要了,然后把它集中,漂亮的题、重点考察的题,把它们重新组成一张卷子,让学生做。我以为这样做是好的,是正确的。
不管老师怎么做,我嘱咐同学回家就千万要注意改变一下复习工作的方式。不要在学校做题,回到家里面还是做题。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一个同学对我说"尹老师,我要热身,我要找题感,所以我不断地做。"我想也有道理,后来我就跟他讲。因为我在讲这个的过程当中,中国的CBA篮球赛,中职篮正在激烈地进行。先是北京和太原争夺决赛权,最后一场我正好在太原陕西师范大学附中给学生讲课,我就问他们:"如果你是山西太原队的教练,你会让你的队员天天在那投篮,还是坐下来把前几场北京太原的比赛录像看看,总结总结,我们怎么进攻的、怎么防守的,对方怎么进攻的、怎么防守的,我们怎么打破对方的防守,怎么进一步防止对方的进攻,要不要看看录像,分析分析得与失?总不能把队员整天放在体育馆里面找手感吧?"学生说:"您说的对。"所以,如果学校让做了很多题,回到家里面就不要再做了,就做一点分析,想办法走出题海。
同样,中职篮决赛非常好看。北京市面对的是8次联赛7次夺冠的东莞,要想从东莞手里把中职篮冠军拿过来,那是很难的。北京说是29年没拿到了。它不是差距很大,最后一场比赛到二十几秒的时候还没出现结果,让人心惊肉跳地看这场球。我就想,这场球的背后是总在那投篮吗?是总在那进攻吗?总是要做一些分析。闵指导肯定要把人找来。我们之所以管马布里叫马政委就是他也会对全场做一些分析和指导。不能说光是练题,叫做热手、热题、热身。必须得做分析,像前面说的拆分,那叫分析。外在的表现,心态、应试策略要分析。内在的表现,知识、能力要分析。这才是调整的正道,万万不能走入题海。这样做如果是练习五度,就是反复循环地做模拟试题,本区的、外区的,会造成的结果是:会做的题反复做会使考生的智力不断下降。当你去重复一件事情的时候,特别是多次重复的时候,你的智力水平不断地下降。当然,不会做的题,高考试题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有些题简直就是给考清华、北大的人预备的,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确实是难。如果老让他做这种题,那他的心理一次次受打击,这就是练习无度的表现。
我给家长讲的时候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您喝白酒吗?您喝多少度的白酒?您能喝几两?这两个相关系数您必须清楚,您喝38度的酒,和52度、56度的酒,度数不一样。高度白酒您能喝几两?一两?二两?如果这两个数心里没底,那您很可能一喝酒就醉了。考生如果心里没底,醉了,那再参加考试叫醉驾。我提出高考醉驾这样一个概念是想提醒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抓住给自己的题,去拆分,去分析外在、内在的表现。而不是不管多少度的酒,不管几两就喝,那最终是醉醺醺地进入考场,一定不会取得好的成绩。
我给大家提的第五条建议是四个回归。越临近高考,复习工作必须是回归。回归一,回归到基础知识上来。以前讲过,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基础知识,不要说一般考生,就是优秀考生,基础知识也有欠缺,我以前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就不重复了。
第二,回到中低档题上来。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我给家长讲过多少次了,全国这么多年,包括北京,一本的调档线,没有一个省市达到、超过600分的,都是500多分。高考750分,八成是中低档试题,600分,一本调档线都低于600分,说明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有很多家长问,哪些题是中低档试题?北京发的考试说明、高考试题分析里面都有。我最近到天津去,拿到一本天津的考试说明和试题分析,发现和北京一样,里面都标明了。有的省市是0.3-0.7难度的题算中档试题,有的省市0.4-0.7之间算中档试题,比0.4还难,0.28、0.35,难题,比0.7还容易,0.75、0.80,这就算是容易题。考试说明里的参考样题和高考试题分析里面每一道题都给出了这个难度系数。你们应该从这两本书中找到中低档题的感觉。
第三个回归是回归到考试说明和教科书上来。我手里面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2012年的高考大纲,你们的考试说明是依据这个大纲编的。我认真看了看大纲,大纲里面明确表述,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大量的试题是从教材里面引发出来的。所以尹老师有一句话叫做"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一手抓考试说明,一手抓教科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考试说明说了三件事: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考试说明对三种人有约束力,一是命题专家依据考试说明,二是老师指导复习依据考试说明,三是考生自己复习依据考试说明。这是考试说明的重要性,里面的题型示例最重要。一定要认真地看。
第四个回归就是错题本。我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习惯,建立个错题本。如果没有建立,现在建立还来得及,从一模开始要把自己在模拟考试当中做错的题按学科归类,甚至可以把周围同学的一些典型错题,你认为有价值的,也可以放进来。不但要记录错题,还要改正、分析原因,到了7号、8号高考前几天,就不用捧着考试说明、教科书了,太多,就看错题本。如果能做到错题本里的题在高考当中不再错,你就能提高好多分。
四个回归:基础知识、中低档试题、考试说明、教科书和错题本。
第六,总结分析应试策略,总结分析应试心理,向应试策略要分数,向应试心理要成绩。这个是外在的,应试有技巧的,不是一点技巧没有。我在以前的讲座里面讲过许多这方面的技巧,比如卷子发下来要不要看一遍?别看。花十分钟、八分钟看,不会懂的,没有一看就会的题,那不叫高考试题,二看也不会、三看也不会,得想,得花时间。而且一看第一道不会,看第二道不会,第三道还不会,那信心就受打击了。所以尹老师的观点是做一道看一道。但是第一天考语文的作文还是事先看看,因为分数太大了,看看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话题是什么、材料是什么、命题作文题目是什么。看看,心里有个底就不管了,先答前面。这都是应试策略。理科生物、化学、物理,有的同学是按顺序答,有同学跟我说,选择题生物、化学、物理,到了非选择题,先不答物理,先答化学和生物。但是一模、二模、三模,要坚持下去,到了高考的时候按照一模、二模的方法顺延下来,千万不要到了高考的时候还在变。包括文综考试也是,比如答题的节奏,给作文留多少时间。我问过学生,理科综合80分、100分、120分,三个成绩。文科综合三个100,答题节奏和时间怎么把控?他们说了,300分的卷面考150分钟,一除就知道分和时间的相对数。不是机械地把握,是大致地把握。
这些都属于应试策略,应试有技巧,应试有策略。
还有就是应试心理,有些同学平时表现不错,一到考试,越是大规模的正式考试就越考不好,这完全是心态的问题。每一个人是心理病人的同时,每一个人也都是心理医生,包括我在内,这是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人都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每一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调整心态。高考是难度的考试、素质的考试,也是心理品质的考试。高考考生的心理品质就是高考释放过程当中的催化剂。一定要认真总结自己的心跳,保证自己的心态是平稳的。当然,我们要求考生心静如水、心无旁骛也是很难的。我的主张是,适度的紧张是必须的,过分的紧张是绝对不能要的,所以考生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向应试策略要分数,向应试心理要成绩,这是属于外在的方面,家长完全可以协助考生做这方面的工作。
好了,释放-调整-释放-调整,这个调整过程我们一共谈了六点意见。如果考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按照尹老师所说的这六方面去工作,那么你高考时候一定会在一模、二模的基础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