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能力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
(2009-10-10 15:30:31)
标签:
高考高考改革复习要领探究能力尹宗禹教育 |
分类: 【New】2010新课程高考 |
新课程高考复习要领(三)
探究能力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
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能力,二是创新精神,现在我们先谈一谈创新精神的问题。
请考生、老师们注意一个细节,讲到“实践”用的是“能力”这个概念;讲到“创新”用的是“精神”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十分准确的提法,有些同志在讲到“创新”的时候也用“能力”的概念,叫做“创新能力”这样的提法太大了、太高了,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无法承担“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精神”这个概念十分准确。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新课程考试大纲中将“创新精神”具体为“探究能力”,这是十分贴切的,既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指向,又符合中学教育、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
高考是统一考试,统一主要体现共性,也就是对考生共性的考查,从理论上讲高考还应承载对考生的个性考查,但在实践中个性考查既不好操作,更不好评价,也就是说个性考查怎么通过考试题得到体现,而个性考查的结果如何进行科学评价,这种评价首先要好操作,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关于个性考查与个性考查的评价始终是高考命题研究的一个课题。
大纲版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在能力考查范围上基本上没有对“探究能力”做出要求,课程版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将“探究能力”作为一项能力考查要求,写进大纲与说明,理、化、生一般是放在实验能力当中,“实验与探究能力”,也有些学科象史地政的提法是“阐述与探讨”能力,语文学科则是把“探究能力”单列为一项提出来,数学学科在能力要求的第七项明确提出“创新意识”这个概念,要求考生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见高考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高考的一个亮点。
在高考试题中“探究能力”、“探讨”、“创新意识”的考查比比皆是,江苏省有一种题型干脆就叫“探究题”。
许多年前有一道历史高考试题:评价李鸿章的洋务运动,试题给了两个答案:一是利大于弊;二是弊大于利,二选一由学生自定,考生要以史实为依据,再选择一个观点后进行讨论和评价。这是道半开放试题,只有两种选择,但是对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个性品质是一次很好的考查。全国卷高考试题有过许多实验设计考题,比如前几年有一道生物实验设计题:用放了一会儿的菠菜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叶子的气孔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许多,但是程序是稳定的:一,用什么器皿和工具;二,实验步骤和过程;三,实验现象与结果;四,实验结果探讨。这也是一道很好的探究实验题。2009年北京文科综合第38题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例,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总之,高三、高四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探究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方面的能力在高考中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