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高考选择题 我不主张“配平”

标签:
高考应试策略选择题答题技巧尹宗禹教育 |
分类: 教学&考试 |
今年和考生座谈应试方法与应试策略过程中,有的考生提出在做答一卷选择题时可以用“配平”,学生向我解释所谓“配平”是化学用语,是指化学反应要配平,选择题的配平就是在做答选择题时看一看正确选项中分别有几个A、B、C、D,如正确选项过于集中就要修改配平。也有的考生明确表示不能“配平”,要从试题的要求出发,从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出发选出正确选项,“配平”的结果往往是将正确选项配平成错误选项。其实去年有的考生就已经吃了“配平”的亏,他告诉我本来选择是正确的,一配平又把正确选项改成错误选项了。
更有些教育机构的老师还进一步将所谓“配平”上升为“应试技巧”,编出一套顺口溜:“三长一短选什么,三短一长选什么,二长二短选什么,没有规律选什么”。这完全是一种误导,这是对于高考命题原则基本不了解,对于选择题命题标准基本不清楚。
命题专家是如何命制选择题的?选择题的命制标准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更需要正本清源。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为了对高考试题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评价,特别制定一份《高考试题评价标准》,标准分为:试卷、试题、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几部分,共计二十二条,其中选择题的评价标准共四条,原文是:
☆ 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 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 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 正确选项分布均匀。
我们一项一项解释一下:
☆ 题干围绕一个中心,要求中心指向十分清晰,所有的选项(无论是三个还是四个)表述的内容要和题干表述的内容在关系上要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干扰项才能有效。
☆ 干扰项是指除正确选项以外的其他选项,这些选项是错误的,但不能叫错误选项,因为这些选项是有干扰任务的,因此正确的称呼是干扰项,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是说干扰项不但要干扰,干扰有效,还要反映出考生的典型错误。为了保证典型错误准确反映出来,命题专家将干扰项分为两类:一类是次干扰项,一类是主干扰项,主干扰的任务就是反映考生典型错误的。比如四选一的选择题,一个正确选项,三个干扰项,考生在作答时很容易将两个次干扰项排除了,除了正确选项外,另外一个干扰项就是主干扰项,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许多考生将主干扰项选为正确选项,这正好中了命题专家的埋伏,暴露出考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典型错误。
☆
☆
这四条标准是国家标准,命题专家就是依据这四条标准命制选择题的,从这四条标准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命制一道漂亮的选择题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干扰项的设定和编制,真是煞费心思。
为了说清楚不主张“配平”,我花了一点时间翻阅了最近三年北京市高考选择题正确选项的安排,应当说正确选项分布是均匀的,比如化学的八道选择题(每题6分),2007年的正确选项安排是A2、B2、C3、D2;2008年的正确选项安排则是A2、B1、C2、D3;2006年的安排是A1、B2、C2、D3;2005年的安排A1、B2、C3、D2;分布十分均匀,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语文选择题共十题(每题3分),2008年正确选项安排是A2、B3、C2、D3;2007年的安排是A2、B2、C3、D3;2006年的安排是A2、B4、C2、D2;可以看出,正确选项分布均匀且无规律可言。
有人说英语完形填空正确选项是A5、B5、C5、D5,平均安排,是这样的,我查了一下2006、2007、2008三年的北京卷英语完形填空正确选项安排全部都是A5、B5、C5、D5,但是如果你不认真思考、认真判断、认真选择,尽管配平为A5、B5、C5、D5,也许全部都是错误的。在配平的过程中也许将正确配成错误的。
回答一卷选择题第一步是认真审题,把试题的材料看清楚,把试题的条件看清楚,把试题的要求看清楚,这一步十分重要,明确问题、明确方向:第二步带着问题、要求看选项,选项要一个一个认真看,边看边调动知识进行思考,需要动笔计算的就动笔,需要画图的就画图,要主动接受干扰,然后再一个一个排除干扰,最终将正确选项选出。选择过程不能跟着感觉走,要从知识、能力出发,进行理性思考,有的考生对我说:一看就知道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这是可以的,直觉思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不是猜,也不是押。但是直觉思维判断后,考生一定要用知识去检验,要一个一个排除干扰,最后确定正确选项。
做学问要老老实实按认知规律去学习,考试有考试法则,有考试规律,答题需要认真审题,深入思考,判断要有理有据,万万不能猜、押,选择题也在考查能力,比如物理选择题考查的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这些能力需要基础知识来支撑,要想得高分怎能是一猜一押一“配平”了得的?老老实实复习,认认真真思考,规规矩矩答题,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什么诀窍,本本分分才是真。
|
|
更多备考策略请关注:
全方位赢考策略 助你决胜高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29a6e0100d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