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之后考生切勿进入模拟题海
一模之后考生的复习进入了黄金时段,从一模到高考五十多天如何复习、如何安排是考生必须冷静思考的一个问题。一模之后的复习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用模拟练习代替复习,以北京为例:考生的一模是用本区的试卷,紧接着就是一轮“轰炸”——东城、西城、海淀,逐区模拟,考生还没喘过气来,二模又开始了,又是一轮“轰炸”。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顽症,把黄金时段的宝贵时光都用在模拟上了,按照学生认识规律,这种轮番“轰炸”效果甚微。
我在多次讲课过程中和老师、和同学做过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唯一规则就是一个“快”字,快说、快问、快答。我请一位老师或一位同学到台上来,让他快说十遍“老鼠”这个词,当他第十遍刚刚说完,我立即问他“猫怕什么?”,他会立即回答到“老鼠”!只要严格遵守“快”的游戏规则,成功率是100%。其实当他说完第十遍老鼠时,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回答老鼠!“早上吃什么?”——老鼠;“昨天和谁约会了?”——老鼠。这是一个心理学游戏。游戏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当你迅速多次重复一个概念的时候,你的即时判断力就会不断下降,甚至到达零的低度。
讲这个心理学游戏的目的是想告诉考生、告诉老师、告诉家长,一模、二模之后的轮番轰炸的结果是这样的:会做的题反复让考生做,会使考生的智力水平不断下降;不会做的题反复让考生做,考生的心理会一次次受打击,这就是模拟练习无度的结果。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就像有的人喝白酒,多少度的酒,喝几两自己心理要清楚。
模拟考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模拟一下高考,二是检查复习效果,后者更为重要。检查复习效果就好像看病的检查,胸透、B超、验血、验尿、心电图、量血压……这些都是检查,治病最终要对症下药,要打针、要开刀。“模拟轰炸”实质上就是反复“检查”,就是没有“治病”,黄金时段的重点任务是“治病”,是查漏补缺、是亡羊补牢。
怎么办?一是深入反思、深度纠错,1+100>100+1这公式的意思是:对一套题的反思、纠错、总结,比重复做多套题效果好。
二是抓住三套题进行反思、纠错,一模题、二模题,二套题,这是各区县教研员汇同一线教师依据《考试说明》精心编制的,这两套试题是同时编制的,两套模拟试题互相照应、互相补充、扩大知识点、重点知识点的覆盖面、注意各种能力的考查。还有一套试题就是2007年高考试题,有的同学手中有一本《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北京有这套书,全国也有,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很高,一定要认真看、认真研究。
三是回归,黄金时段的复习,越是接近高考,越要回归,回归到基础知识上来,这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依据;回归到课本上来,这是命题、复习的依托;回归到《考试说明》上来,这是高考命题、高考复习的唯一的依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