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高考的认识 六、高考复习方略  《考试说明》明确高考检测五目标

(2007-05-10 10:49:05)

    北京市2006年的《考试说明》与前两年的《考试说明》相比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关于检测目标的阐述。前言用了五个“考查”一一表述:

    一是“高考注重对考生‘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高考对知识的考查分三个方面: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网络知识,而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的工具和依据。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但是高考考查任何一项能力都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因此“以基”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讲都是属于基础部分,一个要夯实。高考复习越是接近高考就越要回归到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上来。

    二是“注重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考查”;高考命题要在试题中努力腐朽 现学科的自身价值,而学科的自身价值就是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科技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是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的考查则体现在对考生个性的考查,对于开放性试题、对于需要论证和探讨的问题考生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取向,要有理、有据,要做到由事达理,要透出现象看到本质。

    三是“尤其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思维品质的考查渗入到每个学科、每一道试题,要力求考生在答题中达到思维的完整怀、严密性、逻辑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所谓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除了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以外,还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整合能力。高考试题的解决需要考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网络,这样试题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四是“要重点考查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和举一反的能力”;高考复习也就是考生在教师指导下考生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高考命题是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考生的总复习一定要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五是“考生掌握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的目标有三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高考命题要支持课程方法上、过程上的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6年《考试说明》总体平稳,变化不大,各科均有些微调,考生要留意微调部分。考生要一手抓“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高考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