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承知识的过程中要同时进行学科能力的培养,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能力要求,老师当然要清楚,学生也要清清楚楚。学科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科能力的外延也在逐渐拓展。2004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依据一部分省市自命题的形势开始编制了中国的《考试大纲》,2006年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又编制了一部课程版的《考试大纲》,这就是说,现在我们国家有两部《考试大纲》,一部是大纲版的,一部是课程版的。在学科能力要求上两个版本存在一定差异,课程版大纲的学科能力又有了新的拓展。
语文学科
大纲版《考试大纲》的学科能力要求: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等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次;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次;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次;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论,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次;
语文学科能力最早形成是“羊角”式结构,识记和理解是羊的两支犄角,后三项能力逐步加深,后来逐渐演变为以上五个层次的学科能力。
课程版《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能力又有了新的拓展,除了大纲版A、B、C、D、E五项能力外,又新加了一项:
F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展和创新,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次。
数学学科
大纲版《考试大纲》的学科能力要求:
1.思维能力
2.运算能力
3.空间相象能力
4.实践能力
共四项能力要求。
课程版《考试大纲》的学科能力要求: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概括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两个版本的能力要求相比,后者的外延得到了拓张,更宽了,更细了。
物理学科
大纲版《考试大纲》学科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2.推理能力
3.分析综合能力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5.实验能力
课程版《考试大纲》的学科能力要求:
1. 理解能力
2. 推理能力
3. 分析综合能力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5. 实验与探究能力
化学学科
大纲版《考试大纲》学科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
2.实验能力
3.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整体性、严密性、敏捷性、创造性
4.自学能力
课程版《考试大纲》学科能力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化学试验与探究能力
两个版本对比,在学科能力要求上化学学科有了很大变化。
生物学科
大纲版《考试大纲》学科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2.实验探究能力
3.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版《考试大纲》学科能力要求和大纲版能力要求完全一致。
地理、政治、历史学科
这三个学科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无论是大纲版还是课程版,基本上是一致的:
1.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我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将各个学科的学科能力一一表述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份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高中、高三教师不能十分准确、熟练的叙说本学科的学科能力,当然如果连条条都说不清楚,能力的具体要求就更谈不上了。我坚持认为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必须做到两个心中有数,一是学科的知识点、重点知识点一共多少个要心中有数,知识网络要清晰;二是学科能力等级要求要十分清楚,不但老师要清楚,学生也要十分清楚。一些教师、一些学生进了“题海”,往哪儿游不清楚,甚至东南西北方向也辨认不清楚,那么教学效果、考试效果是得不到基本保证的。第二个原因是学科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科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拓展,这是一种进步,比如课程版《考试大纲》的学科能力要求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探究”能力的提出,这不仅仅是个提法问题,也不仅仅是个考纲能力要求问题,这是一个理念问题、培养目标问题,所以我希望我们的老师、特别是开始进入高中课程实验的老师一定要十分重视学科能力的研究,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落实问题。
我们是从《考试大纲》来看各个学科的学科能力的,《考试大纲》的编制依据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其实这些学科能力要求早已体现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