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6届精华复读生文字(二) --在精华复读的一年

(2006-07-03 09:59:39)

    2006年高考让精华学校绝大部分复读生都梦想成真,现摘录几篇06届精华复读生的文章贴到我的博客中,希望能与大家一同了解复读生活,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精华学生 宋林啸

05年高考只过大专线,06年越过了三本线、二本线,可以说梦想终于实现了。

三十八周转瞬即逝。在精华,我度过了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去年的八月二十日,我来到了精华。在上大专还是再次复读的犹豫中,我最终选择了后者。我知道,“高五”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必须中断和以前同学的一切联系,让手机“睡”在抽屉里,让电脑落上灰,第三次迈进高考考场,又一次的苦读……可是我不想随随便便上个专科就了事,我要上大本,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当我把钱交给精华的瞬间,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对得起父母的血汗钱,努力学习,能过一个快乐的夏天,能高兴地看世界杯。

        起初,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二本。但没过多久,我就改变了目标:我要考到五百分。促使我改变目标,有两点原因:学习氛围和师资力量。学了这么多年,真没见过上课听讲这么认真的。晚自习时,班里静得连掉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这绝不夸张。在这么棒的学习环境中,想不学习都难!环境能促使人改变。我并不是个十分自觉的学生,学习环境对我影响较大。优秀的环境使我充满危机感,也更加努力。虽然每晚回家都很累,父母也曾建议我少上点儿晚自习,但我仍然坚持了下来。因为,这里的氛围太棒了。

        我选择精华复读,一开始并未太在乎师资,主要是晚自习吸引了我,且离家近。可是,这里的老师实在太棒了。而其中,最优秀的莫过于历史特级李老师。

        我本就很喜欢历史。但是,把历史学科带到一个新的高度的,让我不爱听到下课铃,每周五中午都意犹未尽,周四晚就得开始占座,回家后几乎能把内容背下来的,只有李老师能办到。他的书永远是新的,讲课的内容都在脑子里,书上一点笔记都没有,甚至连名字都没写。我从未把老师当作过偶像,但他是例外,我几乎是崇拜他。没办法,他的讲课太精彩了。不夸张地说,三岁到八十岁的人,听他讲课,都会被吸引住(当然,班里也有人不喜欢他,觉得他讲得不好。而这些人的分数没一个高的)。这一年,我的历史成绩除了一模是74分,其余全在80分以上,二模还得了全班第一(我上学十多年来印象中没有任何科目得过第一)。虽然这五本书我已经仔仔细细看过十几二十遍了,可是听李老师讲课还是那么有意思,犹如新学的一样。真羡慕李老师原校的学生。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的高考分数,如果少得4分就进不了文一班,也就无缘听他讲课了。如果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听他的课,听那百听不厌的课。

        虽然分数还未出炉,但我能感觉到这一年来,我的学习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其中有我自己努力的因素,但也和许多老师、同学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我的英语成绩很差(差得没边),上英语课听起来也就很吃力。偏偏英语老师抓得又特紧,常常逼得我苦不堪言。就我这么一个铁树不开花的英语疙瘩,邱老师居然在我心里点燃了学好英语的星星之火。而她从不嫌我水平低,总是耐心为我讲解,从最基本的讲起。她也时不时地表扬我,激起我对英语的兴趣。有两个晚上,我们曾补习到十点多,走的时候,学校的铁门都关了。这两晚令我受益匪浅,这一年来,我进步最大的就是英语。我非常感谢邱老师,虽然后来她太忙不教我们班了,但我仍然记得她的教诲,是她点燃了我心中学习英语的星星之火。

        其实,教过我们班的每一位老师都很优秀,都很负责,也耐心为我们解答问题。优秀的老师可以促进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感谢语文(特级)边老师,只恨您来的太晚,要是第一学期就是您教那该多好啊。希望您保重身体,别太累了,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学生啊。

         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同学。我会永远记得,和你们在一起的这一段美好时光。

         感谢精华所有的后勤人员。是你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谢谢你们。

         感谢各位校领导。感谢您们的关怀,激励着我们前进。

         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您们都非常出色!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当我再次复读时,你们给予了我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是我通向成功之门的坚强后盾,我爱你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