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几个人告诉过我,《血色浪漫》上穿军装的孙俪像我。特意买了碟来看。
没想到前三集几乎看不下去,几个半大孩子扯着油腔滑调的北京方言耍贫嘴,好勇斗狠,为芝麻绿豆点事就拿砖头拍人,拿菜刀砍人,就是文革版的古惑仔嘛,与我积极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背离。
但出于对某位推荐者品位的强烈信任,我耐着性子看了下去,一直到第六集,终于看出点味道来。原来前面这几集,都是铺垫呢,对时代背景以及钟跃民性格的初步交代,都是在这些小事中一点一点去展开。
这部片子的观众年龄定位显然不是我这个年龄层的,旧照片般泛黄的画面,背景音乐全用那个时代流行的手风琴演奏,很多在我看来琐碎的细节,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在50—60岁的观众们看来,是多么温暖怀旧的场面啊,能让他们会心一笑,引起无限遐思。
慢慢地看,慢慢地品,终于承认,滕文骥是位很不错的导演,都梁是位很优秀的编剧,这样的阅历、内蕴,深邃、厚重,都是经过岁月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够火候。这样的作品,平实少刺激,却滋味绵长,五味杂呈。
有些人是天才,天性敏感,想象力丰富,靠上苍赐予灵感,年纪轻轻,却有颗洞悉世情的心。曹禺,张爱玲都是如此。他们重要的作品,都在年轻时创作而出。
而有些人,却是经过寂寞、失意、挫折,不断地历练,几经沉浮,像一锅老汤一样,慢慢地熬,慢慢地熬,才能熬出点滋味来。
都梁应该是这样吧?康洪雷是这样的,在《士兵突击》之前,他寂寂无名,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实,《青衣》、《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有泪尽情流》,每一部都是贴近生活引起观众共鸣的好剧。
04年的时候,我追看过《有泪尽情流》,那时候还不知道康洪雷是谁,一向不爱看家常里短戏的我,却被那部讲下岗女工生活的连续剧深深打动了。所以,《士兵突击》的风靡,并非运气,而是他多年积累的爆发。
一个导演,需要有对生活对艺术对事业对自己认真的态度,才会练就精准的眼光和良好的品位,才会合理地取舍,并且精益求精,精雕细作,拍出好剧。
在近期的《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顾长卫的访谈,记者认为《孔雀》与《立春》的命题都有些近似,问及他对故事的选择标准。顾厂卫说,没有刻意,只是要打动我。故事首先打动我,然后才会去打动观众。
好的作品,一定要能真正打动读者,打动观众,扣动心弦,深入心灵。但这个“打动”,却多么难!如今图书那么多,杂志那么多,影视产品那么多,看起来一派繁荣,可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又有多少?
也许,作家和导演,都需要有普世博爱情怀。要低调,要认真,要有一颗抵御浮躁、耐得住寂寞的心。
陈宝国也是一个经岁月打磨出来的男人,他的气势与锋芒,在内地男星中,无人能及。他就像一颗经过精雕细刻的钻石,璀璨耀目,从不同的角度能折射出各色异样的光。尤其是他的眼神,我从没见过一个人的眼神中有那么多内容,那么多细碎绵密的光芒,就像五彩湖面一样,波光粼粼,又丰富迷人。
刘烨也真不错,与陈宝国对戏的场面,丝毫没有被陈宝国逼人的光芒所掩盖,气势上一点都不输给陈宝国,他没有陈宝国那种成熟之美,阅历之美,但他反而展现出年轻的优势,青春、阳光、自信、理性,让人对钟跃民这小伙子的未来不得不充满信心。以前没怎么看过刘烨演的片子,只看过《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在年轻一代男星中,是有实力的,对钟跃民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好。
孙俪演什么都是那样,不过挺养眼,表情梦幻纯真,看着也挺舒服。周晓白敢爱敢恨,倔强任性,干脆爽直,我喜欢。(我老公点评:“这外貌倒没看出你们有什么像,不过这招人烦的性格倒是挺像的。”我也承认,近来自我反省,发现自己性格中最要命的两点,就是骄傲和倔强。)
傅彪也演得好。演技派,没说的。
还没看完,暂且发表这些意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