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归来,感触良多。待沉淀下来,慢慢写出。也许会贴在这里,也许会放在心底。
今早回到办公室,发现兰花又开了,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它一直静静地放着香。这已是今年第四次开放了,它一定与我有缘,所以我们会在茫茫人海和花海中彼此遇见,彼此发现,静静相伴,不断为对方绽放出最美的一面。
上周三晚坐火车去上海,周六晚回来,三天时间,见了许多朋友,吃了许多美食,看一看地图,发现自己的足迹几乎遍布半个上海,走走看看,各方面都有所思,有所悟。
只是觉得极度疲倦,在上海的那几天,一直是面无人色,周六晚在火车上,竟在入睡后不久,累得又醒过来。开着小灯读完《天机》,然后在黑暗中听着铁轨声和姑娘们的呼吸声,静待黎明。
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资讯更发达,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人才更集中,有着武汉这种二线城市不可比拟的种种优势,但在那里的几天,我却在忙碌之余,想念着武汉的种种好。也许是我在衰老,所以开始习惯。
周六晚和一位朋友在外滩上,沐着江风,看着黄浦江彼岸的灯火,和江上缓缓开过的游船,我说,以前读过一些海派作家的作品,很向往上海的风情,但来了两次,发现也不过如此,还是武汉更适合生活。朋友笑而不语。
真的,上海有的,武汉都有,那种租界洋房,武汉也随处可见;武汉的江滩,比上海的外滩规划得更整齐美丽;长江壮阔博大深沉,每次让我在面对它时,都能听得见自己心底的感动,我会想起张若虚,想起李白,想起崔灏,想起那些描写过长江的古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样的诗句会陡然跳跃出脑海,思绪顿时穿越千年,与古人一起,从滔滔江水中感叹历史与生命的传承。白天从桥上过江时,看着高远的蓝天与悠悠浮云,我会思绪飘忽,忘却现实的烦恼,晚上在汉口江滩上遥望武昌,面对黑沉沉的静谧的江水,只觉得人生安宁美好。而黄浦江,只有璀璨的灯光和大幅广告,只有浮华与喧嚣。还有烟波浩淼的美丽东湖,每年春天来到时,我都会感叹,有必要凑热闹出去旅游看黑压压的人头吗,最美的景点就在我们身边。武汉是一个有历史感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市民化的城市,有更多的包容力,适合于各个阶层的人生存,在这里,高收入的人群可以买到奢侈品,低收入的人群也可以有生活保障,每一类人群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生活得舒适。
也许是年岁渐长,逐渐目光清醒,心静如水,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很多看起来很美的事不再向往。开始安定,开始感恩,开始清心,世界于我,不再喧嚣浮躁,物欲也变得越来越淡,更吸引我更让我重视的,是心灵的体验,人生的历练,和自我的完善。
接触的人越多,我越平和。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上帝是公平的,它在给你一样东西的时候,会拿走另一样;当它不给你一样东西的同时,其实是给予你机会,让你去想办法拥有获取这些东西的能力。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冷暖自知了这么些年,我逐渐对很多事坦然,释然,并淡然,习惯独立,不再容易受伤,但心却越来越柔软,容易感动于别人的真和善,感动于别人的帮助与热诚。
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感谢故事会的同行老师们,感谢蔡骏、员外、夜x、雨默姐姐、刀刀、鱼……所有见过,以及来不及见的朋友们。
再次说一声,上海之行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