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我们大学生都是大学机器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但遗憾的是不见得都是合格品,可能还有次品,但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毕业后是合格产品,是有用人才。
我想问杨总,在您的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中,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素质、能力,才能称之为人才?
杨
总:人才不是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个统一的、对所有的人都适用的概念。这就和成功一样,什么叫成功?我是县里的运动员,能够跳过1.72米,县里第一,那我就是县里的跳高人才,在这里我就成功了。跳2.12米这是省的人才,跳2.2米这是国家的人才,跳2.48米这就是国际的人才。这就是合格,这就是称职,称职即是成功。
作为大学生,特别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关心国家民族,关心百姓。一个有大作为的人如果没有宏大的胸襟抱负,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宏大的胸襟抱负,才能由此产生使命感,并且由这种使命感激励一生去奋斗,否则只是个阶段性的人才。比如说,一毕业和三五个要好的同学就做成了一件事,然后十年以后,都有了房子,有了车,有存款,不需要再多了,可能有的人就开始挥霍,有的人就开始止步,有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庸俗,变得越来越无能。但如果想到我一生身上挑着永远的重负,要为这个民族做事情,就永远不会止步,就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这个过程当中,自己也会历尽艰辛,遇到许多问题,也有过退缩的时候,但总会最后咬紧牙关不停的向着目标前行,于是就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有波澜壮阔而又辉煌的一生,所以,人生目标决定了人的一生。
这个目标不是说个人要拥有100万、1000万、1个亿。钱这个东西,说没钱就幸福那是瞎扯,没钱肯定是不幸福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穿着破衣服冷飕飕的,抱着膀直哆嗦,说很幸福。如果这种感觉幸福的话,大家都不用劳作,那社会就堕落了,就解体了,没钱肯定不行。还不用说遇到大病,就是家人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没钱也是万万不行的。但是,有钱就幸福、就成功吗?有多少自杀的人是有钱人,有多少精神分裂的人是有钱人,有多少有别墅、有汽车的人却非常痛苦。这就像不下雨得有水,既不下雨又没水,还能丰收,那不可能的,水是生命的基本保障,但水大了就一定丰收吗?水大了有洪涝之灾,在逻辑学上叫有其未必然,无其必不然。所以,成功与否,不能以是否有钱做唯一的标准,是否能办企业挣到钱做唯一的标准,而是应该以人对社会的价值、对他人的作用来评判的。
我特别看重的是,家庭很富足但在读书期间勤工俭学,不仅不向家里要一分钱,而且还能够有余力去帮助穷困的同学,这就是人才,就这心肠,就这修为,一生好自为之,照此做下去,这就是精英中的精英,这就是领袖的雏形。而那些在学校浮泛、不务正业、挥金如土,甚至有的学生,父母在家靠拾破烂、靠卖血供养他,来见他了,不让进校园,约到别的地方去见,怕同学知道。像这种人,别说读了大学,就是读了一百回博士,那也是废物,因为心理有病,缺少最基本的自信和最基本的人性,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品格决定一生,而品格包括很多品质上的东西,包括很多性格上的东西。人才的性格要是乐观、开朗、朝气蓬勃、永远向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成功和失败的人都是如此。说诸事顺善、心想事成,那只是一种祝愿而已,哪有那么多心想事成的?绝大多数心想的都成不了,有的时候最普通的东西都得不到。所以,人才应该能够接受生活不停顿地打击,在这种打击中接受锤炼、成长,这是性格因素。
奉献、责任、爱心、宽厚等这属于品质方面的东西,在校的大学生能够越早承担责任,越利于成才。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压力、没有使命感的人基本等于废物。哪怕自己的目标非常小,就是为了挣一笔钱,让自己爸爸妈妈知道没有白供养我一场,这也是成才的第一步。
越是自己顾自己的人越顾不了自己,这就像我有一篇演讲《越务实的民族越落后》,这是上天把一切都规划好了,如果每个人都只为自己,图自己实惠,每个人都能得到,都过得很滋润,谁去关心公众?谁去关心未来?谁关心天体大碰撞?谁关心龙卷风?谁关心恐怖主义?谁关心艾滋病?谁关心人类将来可能面临的种种灾难?谁关心现代社会的问题?大家都不关心这个问题,这社会不就完了吗?人类不就开始倒退了吗?所以这是上天决定的,一定会让那些不计较个人、目标远大的人得到的最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