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赢在品格——家庭品格建设(5)

(2007-05-03 10:14:58)
分类: 赢在品格
 

在中国,以儒学为核心的伦理价值已内化成一种品格,这种品格如果进入一个家庭,那么在这个家庭中,它只能使极个别人幸福快乐,多数人是不幸福、不快乐的。在古代,拥有三妻六妾的老太爷们快乐,有大夫人、二姨太,一直到九姨太,拥有众多的女性。这是以这个女性的痛苦为代价的,也包括在中国存在了千余年间的小脚女人陋习等一系列,所以,这也是一种品格,使得一个家族不能持久维持。

在中国,很多的人心甘情愿做弱势群体,这是品格问题。这是一种堕落,是一种精神上的黑洞,是一种精神上的亏损。

回到现实社会中,同样是企业倒闭了,同样很普通的家庭,面对这样的生活重压,品格不同,生活境况也截然不同。前者把自己定位弱势人群,不奋发向上、不图强,就可以使脊梁塌下来,可以靠乞讨、伸手来活命,于是就无休止地要救济。当然,如果年老体衰,或者患有疾病,或者是残疾,社会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你。但还有很多的弱势群体都是身强体壮、年富力强,他们心甘情愿做弱势群体,这是什么?这是品格问题。试想,有哪个靠领救济金的家庭,这孩子能够阳光的、爽朗的、快乐的、朝气蓬勃的、充满希望的呢?给家庭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而后者是只要还有劳作能力,可以摆水果摊,可以烤羊肉串,可以卖西瓜,可以擦皮鞋,可以修自行车,可以出去打工,可以给别人按摩,可以做许许多多的活,我劳作,我辛苦,每天干十几个小时,但我是自由的,是有尊严的,品格是高贵的,孩子是我用血汗挣来的钱来抚养的,不要别人的救济,还有基本的自尊。

这两种家庭,从现实来说,面对同样的困难,但感觉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可以获得快乐和幸福的,前者断然是没有快乐和幸福的。如果前者说有快乐和幸福,那是一种变态的快乐和幸福,如果这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人类不就灭绝了吗?大家都竞相伸手去要,谁会去努力呢?谁会去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呢?在前者的家庭当中,孩子从小心灵上将蒙上灰垢,在阴影下是难以成长起来的,后者从小就给孩子留给这样的价值标准,我们是人,能够创造、开拓生活,想尽办法,咬紧牙关,能够活下去,不依靠别人,这不都是品格问题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