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卓舒演讲 |
国学与商道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业文化
范蠡也罢,陶朱公也罢,还有胡雪岩也罢,乔致庸也罢,在整个中国2000多年历史中都是个别例子,不代表生活主流,一种长时间被那个制度、被那种文化所挤压的这种脆弱的产业,形不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所以,这个定义界定特别重要。我常讲,工作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课题的方法要通过定量而定性。有经济学家讲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市场经济,其中举例子就举到这几个人物,也举到了《清明上河图》,那是一种无知,那是有悖学者最基本的严谨和常识。不能先定性而举例,应先定量,一桶米浇了一杯水,这时候米湿了一点,一桶水里倒了一杯米,那是水里有一点米,这是由定量而最后得出准确的定性,难道能说一桶水里有一杯米,你就能说那是一桶米吗?一桶米里有一杯水,就能说那是一桶水吗?首先必须应该定量,由定量被推出定性,这是科学,也是做课题、做研究、做博士、做博士后、做博导、做学者最基本的东西。
我们现在很多人道听途说,去违背定量而定性,所以才有了很多所谓的学者和经济学家多如牛毛,乱抛概念。当时的商业是个很危险、受挤压,是极不发达的,形不成自己的体系,因此商业思想、商业伦理形不成体系,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时期、百家齐放时期所产生的,也不是在商品经济前提下所产生的,它只不过是在那个政治上相对多元、思维空间、活动空间较大、专制较薄弱,在那个时代,因为周末已经没有那种能力再统一了,加上周朝本身就实行了分封制,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文化,才产生了诸子百家。
经商最好的办法就是诚实,几个人都买房子,我的房子适合你,我就一定说服你买我的,他不适合住在我这里,我就要告诉他,别人的房子适合他,不能买我的。否则你让他买了以后,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你不感到别扭吗?你让人家后悔,你自己心里也不舒服,另外他也会到处说他上当了,这对你是多大的打击呀?真诚,销售无技巧就是技巧。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一讲技巧,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叫功于心计了,那还有真诚吗?有一本书叫《如何对付你的老板》,后来我演讲的时候举了这个例子,学学怎么对付你自己,老板不需要对付,只需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老板用人是为了谋事,谋事是为了谋利,这不很简单吗?企业工作人员都得有用。征服自己、对付自己、管理自己,这是你一生幸福快乐之本,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现在是什么文化?都把这些用来对付上司、对付同事、对付消费者,对付的结果是什么?是人事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肮脏,越来越阴险,人们之间的诚信越来越差,所以,大道在天,小招数不能违背大道。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可估计过高,所以说真实、客观、公正,我们的愿望都是善良的,谁不希望自己的民族有这样可资利用的良好资源?
制度建设干系中国商业文化发展
学习是本和体的关系,自身不具备这种体,没这种需求,没这种机制也学不来,自身具备了,这就像疫苗似的,疫苗起的作用也有限,是自身免疫体系,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自身具备这个条件,自己就萌生了相应的文化。现实、环境、条件,这种社会实践,由此而产生相应的文化、思想、价值标准等等的。如果卓达是一个公有制体制,我这一套肯定行不通。我不能随便拒绝哪个员工,谁违背了企业制度,我也不能把他开除出去,而我自己还朝不保夕,指不定干到哪一天一纸调令,抬屁股走人,我会考虑百年吗?今天我实行这一套,明天来了别人立刻就变了,这怎么可能呢?只有在这种企业体制下,企业人格化了,我就是卓达,卓达就是我,卓达就是全体员工,全体员工就是卓达,我们共有,企业完全人格化了,然后这些人性的东西才能得以实施,才能推广。否则的话,在别的体制下办不到。
讲学习新加坡,说儒教文化在起作用,说一党制,李光耀长时间统治也没有四年一换,干两届就了事,后来成了李资政,不也挺好吗?那是皮毛,新加坡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市场经济,法制十分完善,没有这个条件,新加坡早完蛋了,那不是李光耀有多么伟大,李光耀是了不起,但这个舞台确定了只能是这样一个李光耀,而不是别的李光耀。李光耀要是倒行逆施,民众早把他哄下去了。他买了一套大点的房子,作为新加坡这样一个功高盖世的人物,他买了一套300来平方米的房子,这算个啥。在咱们看来,他应该拥有整个新加坡,所有的女人都是他的,所有房子都是他的,因为他是伟大的领袖呀,他的孩子都应该瓜分这个国家,当官的,捞钱的,干什么的都有。可这行吗?就因为他买房子略大了一点,看廉政公署把他查的,最后证明没出格,这房子他才敢安心住下去,那是什么?那是制度在起作用,这才是真实的新加坡。
说卓达之前,我先说美国,在人类历史上还有比华盛顿、杰斐逊更伟大的吗,但说美国所有的总统都那么优秀,或者最优秀的美国人都去当总统,这不可能,但差的肯定也上不去,可是再优秀的有几个能比过他们?美国的四大总统——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罗斯福,后来的里根等也非常优秀,但没人企及他们,因为历史条件已经不给这些人提供那个机会了,美国也不能靠选华盛顿二世、三世来维持。华盛顿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破天荒地构建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就是民主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基础之上又有了一个更大的完善、更大的进展。所以后来总统的产生,最优秀的人未必去竞选总统,差的肯定上不去,肯定是精英,上去了以后,往好道上走,可以自由发挥,上不封顶,这个舞台大,不怕人能干;假如不往好道走,一棒子就整下去,谁都一样,美国半道被整下去的总统也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林肯就很尊重,所以马克思在南北战争期间曾经多次给林肯去信,对他表达崇高敬意。其中有一段马克思、恩格斯是这样评价的,当然这不是写给他本人的信,大意是就说看林肯,额头窄窄,不像富有极其智慧大脑的样子,家庭出身也很贫寒,受教育背景也很一般,他为什么能如此伟大?如此英雄?如此了得?能够打赢一次南北战争,那不是一个内战,那是美国体制、美国制度、美联邦的巩固、发展,南北一战最终把它确定下来了。后来他们得出结论,那是因为这样一个舞台、一个政治制度决定的,是因为不管是林肯、李肯,谁上来都只能照此去扮演角色,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已经看到制度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是如此,美国如此,中国如此,卓达将来也得如此。所以说,卓达得形成这样一种企业制度和机制,即稳步推进企业的股份制,让企业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每个人都拥有这个企业,让大家在长时间教化过程当中,不仅拥有一份卓达的资产,而且拥有一份卓达的非物质资产。非物质资产那就是文化,大家感觉到不管谁接班,我们都得奉行这一套,奉行它,我们大家都快乐,不奉行它,我们都遭罪,所有人都得共同爱护这个空间,保护它的纯洁性,这是根本,这才能长久,否则不可能。
商业精英与商业文化
一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精英,精英是社会的灵魂、大脑、旗手、航标,但精英的产生必须得有精英产生的国度。我曾经说过,有人讲要把北大、清华建成世界第一流大学,我说万不可能,不是北大、清华不好,不是那些人没有能力,关键是得有第一流大学产生的国度,相应的制度、体制、思想自由、文化自由等等的,而后才能产生这样的大学。精英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民族,产生不了成批的精英,个别偶然的现象是有,但它不代表整体,还是个定量、定性的问题。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寄希望于精英,还不如寄希望于大众,没有大众,精英也是悲剧结局、悲剧收场。大众普遍提高,在此情况下再产生精英,它就是巨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大众做依托,产生的精英也很有限,也不能持久。况且,中华民族几千年就是个不断消灭精英的过程,所谓自古忠臣良将,哪一个得善终的吧?有几个?岳飞、文天祥、袁崇焕?
在农业社会,农村盖子房子,谁家比谁都不能高出一砖,不能后出一瓦,它也确实如此,房子都相连,就得一般齐,都一样。
生活这是人的基本需求,和附之以上的文化是一致的。离开这种产业形态、生活形态的文化或者伦理是不存在的,它没有依附,而有了这种生活,有了这种相应的社会条件去实践,不产生这样相应的文化和伦理,没有这样的精神生活,也同样是不可能的,是想控制也控制不住的。
我们常讲欧洲文艺复兴,如果没有宗教革命就没有欧洲文艺复兴,没有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大解放就没有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资产阶级革命就没有现代工业和现代资本主义,也就是现代商业,所以这是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
当然要说文化,宗教在文化中扮演着核心的作用。不能设想没有宗教的文化,也不能设想没有文化的宗教,包括文字的起源都和宗教有关系。宗教最早是迷信,是人对天地、对自然的无奈、恐惧和希冀,于是出现了好多祈祷、诉求,然后有各种各样的图腾符号,最后演化成文字。离开宗教去谈文化行吗?能有真正的文化吗?世界这几大宗教滋养了几十亿人的灵魂,而且经过了千年以上的实践,难道这是偶然的吗?这不是文化吗?
美国的大企业家百分之百都是大慈善家,包括美国财富第二的巴菲特,搞股票、搞经营,被认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对自己都十分吝啬,但他捐款也十分巨大;比尔·盖茨决定把1%的财产给子女,99%捐出去,因为是股份制企业,他的个人捐献并不影响企业发展。老板不等于企业家,暴发户就更不能等于企业家了,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自我定位,一种崇高职业的选择,担负着创造财富、拥有财富并且合理支配财富的角色,而不是人们所通常世俗理解的,小鸟就吃一把米,整那么多干啥,早都够花了,该歇歇了。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挣钱,他永远挣不来太多的钱,因为他没有必要,没那个动力。上天也是这样规定的,一个人为了自己让他能挣来很多的钱,那别人该怎么活呀?就得让那些能挣钱的人必须得能够为天下、为别人着想,这是天公地道。所以真正的企业家不等于很有钱,但是没钱肯定不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家自然就应该承担着社会责任,那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而不是私事。
中国商业文化重建的基础
这既不能复杂化了,也不能主观人为的去做。现在经济改革向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造成了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和与之不相配套的上层建筑,在这个二元扭曲当中,中国市场经济正艰难向前发展,它必然受权力极大的影响,权力也就有寻租场,所以商业伦理的构建之路必定充满挑战。
都说河南生产假药,其实全国到处都在弄假货,国外的人不敢用中国的东西,人们普遍的这种伦理沦丧反衬着什么?反衬着这个社会缺少合格的道德榜样,过去清官廉吏不仅治天下,也是民众道德榜样,现在抓出一个当官的,少说千万,多了就上亿,他本身不能为人的楷模,于是大家就想,假药好歹还有点药呢,黑心棉好歹也是个棉,贪官啥也不干,就整上亿元,凭借手里的权力拼命捞,表面还道貌岸然,还当精神贵族,这个巨大的破坏力很难使真正良好的东西建立起来。商业伦理必须在有序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确立起来,这个有序就是法制,然后才能产生真正平等的、自由的、公正的交换、生产和流通,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产生那种真正的伦理体系。
至于个别现象,好多人原来待人很冷漠,经了商,慢慢待人就开始和善,因为再拉着个脸,没人买他东西,他被迫就得微笑,微笑久了以后,就感到很愉悦,别人也报之以微笑,这就在改变着他,这样大量的事实也存在,但中国商业伦理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
同时,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使得文化封闭被打散,文化开始多元化,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长久隐瞒,没有谁能够长久的欺骗谁,没有什么信息可以被持久的封闭,人们这种交流式便捷、技术手段的应用,甚至连国家的疆域都在发生变化。现在网络上,一切都是瞬间的事情。所以,这是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在改变着生活,在为中国商业文化的交流、融会、学习、重建提供了一种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