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想录(209)

(2006-11-30 17:09:37)
分类: 随想录
职业技能培训与高等教育
 
    中国大学生所占人口的比例在世界上是140多位,如此低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而经济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又在高速增长,但每年却有百万大学生不能就业,即使就业者也很难稳定下去,但这不等于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前途,这是因为高等教育是失败的。

    这种失败其中有一个表现,就是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比例失调。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国家现在需要大学生,但更需要经过训练的合格劳动力。正因为如此,所以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有巨大潜力的,其规模不下百亿的,甚至更多的一大片产业。

    中国现在是高校严重不足,虽然有一百多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变相吃救济,等同于下岗,但中国高校总量仍然严重不足,大学生比例在人口总量中占的非常小。如果不能把教育整体水平从质量到数量提到世界前30位,至少是前50位,中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根本不可能。一个国家的教育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水平,普通高校严重匮乏的状况可能要经过50年,从总量上才有希望改变,但我们国家更缺的是经过训练的合格职业技术人员。发达国家,包括西方七强,尤其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并不十分看重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太多了,还因为绝大多数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种习惯,74岁的人得了癌症,还有六个月的存活期,却他报了个三年的本科,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我们这,74岁的人得癌症,开始料理后事了,子女要分家产,还有向单位谋取东西的。发达国家的人为了完善自己,学习再学习,一生之中,有三五个大学文凭,其中还有一两个大学没毕业,12门课程学了6门,因为没考够学分。在发到国家有两三个博士学位毕业的人非常平常,哪像我们国家有的人刚刚脱盲,有的不是文字盲,但是文化盲。有人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天之骄子、时代宠儿,那是没有见过世面。所以,大学生一定从这种心态中改变过来,大学仅仅是脱盲,绝对不是人才。

    人才是经过特殊专业、特殊岗位自我再学习,而后才能成为人才。大学毕业怎么能是人才呢?什么也做不了。日本和德国由于大学生非常多,博士生非常多,所以更看重的是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的学习经历,而不是我们的所谓教授级的工程师,不是那种不到一线治病,而是在屋里写论文;不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当研究员;不去讲课,而是当教授,他们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日本和德国的大企业,百分之百都办自己的职业技能学校,70%以上的毕业生直接到自己的工厂,然后三五年再一次回学校补充学习,终生学习,终生提高。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教育制度和务实的教育措施,日本的汽车,哪能跑十几万公里不发生特殊情况,连动都不需要动?还有德国的奔驰、宝马,同样的生产线、管理办法、设备、零部件,让中国人经手一组装,马上变了样。劳动力素质、技能是一方面,而高于技能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是更重要的,就是忠诚、敬业,像宗教徒一样虔诚,不管是为别人直接服务,还是借商品和别人发生联系。因为灵魂有所畏惧,精神有方向标,所以,做起事情来,绝不简单是为挣工资,也不是自己在为老板打工,而是知道自己在给自己打工,也绝不因为面临下岗,衣食没有着落而去工作,而是因为生活需要,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他人劳作。所以,这不是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态度的普遍灌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想录(208)
后一篇:随想录(21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