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人类亲情
过去老百姓家生的很多,像下蛋似的,今天一个,明天一个,扑哧一个,扑哧一个。北大炕躺着九个孩子,开始还点点数,时间久了,点都懒得点。在沧州,有一家九个男、两个女,十一个孩子,在东运河里洗澡,淹死两,当妈的略微有些伤心,当爷爷的说,嗨,就当田里间苗了,间苗就是把种稠的苗给拔去一些,孩子多,母亲确实顾不过来。
人类什么时间开始这种亲情伦理,正式巩固下来了?那是棉花的发现,因为在没有棉花之前,多数婴儿在冬天是过不去的,时间很短就死亡了,死亡率极高,所以很少能真正成活下来的,跟随母亲长到成人,因此出生率不低,成活率很低。没有这种漫长的在一起生存,这种亲情固定不下来。这就像动物一样,老母猪下十一个猪娃子,被人拎着大腿拽走了,老母猪翻翻眼皮,在那“呼呼”接着睡,像没那回事似的,它建立不了那种亲情。
因为孩子可以跟随自己长大,做母亲的这种人伦情感后来发展到了极致,从怀孕开始就应该得到呵护,可孩子一生下来就要确立一个价值观,绝对不能娇生惯养。如果要想把孩子废掉,如果想要孩子走进高墙,走向刑场,如果想让孩子从此一生毫无作为伪,走到哪都是失败者、都是碰壁者、和谁都不能友好相处,那就娇惯他,这样的孩子在孩童时代就已经决定了他的一生。所以,父母娇惯他,但社会不是父母,不会娇惯他。做父母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好,没有用,只有社会认为他好,他才能生存。这是对即将做母亲的和已经做母亲的一个忠告和期望,这也是一个女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