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想录 |
人类问候语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无它乎”,在古汉语中,“它”跟“蛇”通用,早上一见面就说“无蛇乎?”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时候住的宅子都在低处,往下挖一米多,掘出来的土在旁边陪着,树杈子一支,弄点东西一蓬,草一晒,那时毒蛇特别多,有时候早上一起来,一家就剩不了三两口了。所以,第一件事是安全问题,早上起来问“无它乎”,就是没蛇吧,安全吧。
第二个阶段,“吃了吗”,人类搬到地表来住的时候,开始有土坯房,蛇就逐渐减少,这时候“吃”就成最大问题了,见面就问“吃了吗?”这个话有两解:因为吃是头等大事,吃不了就活不了,吃不了皇帝都当不成,三年不下雨,皇帝就得换,天下就得大乱,所以“吃”是农业社会的头等大事。还有一种解释,就是问“拉了吗?现在我们只关心“吃了吗”,而不关心“拉了吗”。一个没有远见的民族,一个不负责任的民族,一个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民族,一个只顾上面不顾下面的民族,那就是只关心“吃了吗”,而不关心“拉了吗”,其实这两口前后不到一米。在中国农村,这种现象还依然存在,那就是“连茅圈”,人吃后。拉给猪吃,猪吃了,再杀给人吃,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