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女学(81)

(2006-10-26 15:44:38)
分类: 新女学
现代社会婆媳矛盾多(一)
 
  儿媳和公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还不仅是在今天,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光由此引发出的历史悲剧就有多少?我们所知道的像《十五贯》、《玉堂春》、《孔雀东南飞》,还有《苏三起解》不都涉及到跟婆婆关系的问题吗?太多了,现实生活普遍存在,除非公婆都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除非和公婆不在一起生活。

  先做横向比较,国外为什么很少有这种事情?几乎找不到,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而生活方式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国外地广人稀,资源丰厚,住房不成问题,没有必要聚集那么多人成立一个大的家族。而在纯农业社会当中,一般都是以大家族出现的,有时候五代同堂,老太爷不高兴,大家都不会好过。老太爷下面有四代儿媳妇,儿子、孙子、重孙子、重重孙子,这四代都要娶媳妇。那时候结婚也早,男的十五六、女的十四五。所以佘老太君五代同堂还能挂帅,她也就50多岁。在那种社会状态下,婆媳这种矛盾被压盖住,表现不出来,因为有宗族势力、封建伦理,哪有儿媳妇的地位呀?除非熬出头。“多年媳妇熬成婆”,把上面的婆婆熬死了,把老头熬死了成老太奶了,这个时候她最大了,也是受尽一生屈辱,反过来她又这样对待别人,对待下面。

    发展到今天,中国还普遍存在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因为穷。所以在解读一个社会伦理现象和道德状况的时候,首先从经济生活和生存状态出发,这才是唯物的。如果纯理解为一种精神现象、情感现象,就变成主观唯心主义,就容易有误差。我们设想,如果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婆单独住一套两室的房子、哪怕一套一室的房子,哪里会出现这些问题。西方社会儿孙过圣诞节都不回来,打一个电话,或者邮送过来一份礼品,然后儿孙带孩子就近找孤寡老人,去做义工,给别人当儿女去了,又有别人来给他父母当义工了,社会平等地把爱互相交换,互相无私地给予。或者住老年公寓,虽然一生无儿女,但常年不断有人排队带着孩子到那奉献爱心、陪他们过晚年。他们不存在孤独落寞、夕阳西下,在那儿熬着时间等着末日到来,没有这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女学(80)
后一篇:新女学(8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