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历史
——杨总接受《领导者》杂志记者采访实录(一)
领导者:要想加快改革,您的意见是一方面要尽可能少的触动既得利益,一方面也需要既得利益者能够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主动做些妥协。
杨卓舒:当年戊戌变法,如果清王朝既得利益者识时务,认清国际关系、国际形势、认清历史,能够和变革派妥协。以孙中山的崇高,绝不会再搞什么辛亥革命,因为中国已经能实现戊戌变法了,又何必非得暴力革命呢?就是因为这帮既得利益者不识时务,对既得利益死守不放,如果把所有的利益全都放弃光了。当时要是改革了,他们还能享受英王室一样的待遇,仍然住在紫禁城内,仍然可以保持皇室的身份,可以让人弹弹袖子顶礼膜拜。再有类似戴安娜的王妃,抗战时号召国民全体抗战,中国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如果当时能够妥协,也能够根本保护自身利益,享受着体面富足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不肯妥协的结果只能是流血的、暴力的,被驱逐的,整个家族彻底的衰落。
现在情况和当时当然不同,但历史经验教训值得借鉴。保护既得利益的最好办法就是既得利益者适度让出利益。这是最好的办法。
领导者:谈到历史,我们注意到您喜欢评价历史人物。
杨卓舒:我最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袁崇焕。他是东莞人,一个县令,读书郎,写诗写得很好。人们都以为袁将军肯定是一身武功,其实他提宝剑都吃力,十足的一个文职官员。远在天涯海角的东莞,每每听到边关告急,心里着急万分。就是这样一个无缚鸡之力的七品文官,主动请命,说只要给我兵草粮饷,我一人足守山海关。后来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担当守关重任。他率领的关宁铁骑(关是山海关,宁是宁远,最后改称绥远,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出山海关海边的第一城)人数最多的时候是七万。但就是这样的队伍却能使努尔哈赤的三十万大军铁骑不占上风。努尔哈赤在攻城的时候,被袁崇焕用土炮轰下马,重伤,最后又气又怒,死了。
袁崇焕真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大英雄。这样一个英雄最后却被多尔滚使反间计被崇祯皇帝拿下了。中国人有摧残精英的传统。从杨家将、岳家军到袁崇焕,哪儿一个得了善终?中国人也有忘记自己的英雄的传统。山海关有秦始皇宫,这个宫、那个宫,但是没有袁崇焕纪念馆。
领导者:中国历史的确不断发生类似的英雄悲剧,西方的历史上何曾不是。但中国人也有记着自己英雄的人,像梁启超先生就曾为袁崇焕做传。用钱穆先生观点来说,中国所以能历经大劫难而绵延不绝,正是有赖于少数的优秀人物来延续历史,开创新局。像袁崇焕这样人物,虽然没有最后的成功,但他们伟大的人格却已然超越时代。他们的肉身已亡,他们的精神却一直在为我们文化传统做出贡献。
杨卓舒:和袁崇焕出生在同一地域的还有一个人物,我认为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政治人物——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可以攻击任何人,但不能攻击中山先生,我们所有人面对中山先生都应该感到惭愧,都应该感恩于他,就在中山殿堂,那个穹顶环周一笔一划写着政治宣言,任何一个执政者到那儿都应该跪拜,都应该感到惭愧,那是高山仰止。那写着“推翻满清帝制,现在只是代行执行政权、一经天下底定,本党将退出政坛,交出权力,然后以平等竞争的身份去竞选,选上执政,选不上则不执政。”
我认为孙先生革命,夺权不为掌权,掌权不为弄权。所以,我说前无古人,到今天还是后无来者。唯独孙中山先生是不可玷污、不可以亵渎的。假若中华民族近代没有孙先生,中华民族将愧对世界各个民族。也正因为有孙先生,所以中国人才有一个可以和美国四大总统相媲美的精英。
《走向共和》里边有一个细节,当孙先生北上,由天津坐火车到北京,冯玉祥为了保护孙先生安全,特派卫戍司令鹿钟麟前来接送,鹿钟麟登上车箱,孙先生已经起不来床了,孙先生手往外刚一伸,鹿钟麟往前紧赶几步,半跪下来,必恭必敬,握着孙先生的手。当时天下真是那样,多少杀人如麻的军阀,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孙先生,那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因为这些人都知道孙中山的思想与人格力量,知道孙中山先生真正为了这个民族而奋斗。
孙先生得了权力以后,为了避免生灵涂炭,退出大总统之位,然后就做建国大纲。现在建立的京唐港,包括西线铁路,包括拉萨铁路等都是孙先生当年筹划的,中国有这样的人吗?得了权力以后放弃了,然后当总工程师搞设计,而且人家那不是作秀,是真的,是实实在在的,现在后人建设就是遵从他当时的设计,整个中国现在最主要的节点孙先生都考虑在内了,现在有些正在逐步实施。有这样的人吗?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
其他的历史人物也有待重新评价。比如曹操,比如曾国藩,比如关羽等等。通过对这些人物印象重新梳理,才能提出好的人格榜样,也才能重新在文化和思想上拨乱反正。
一个民族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就不能正确对待现在,更不能正确对待将来。一个不能深刻反省自己、痛苦改造自己的民族肯定会走向消亡、走向灭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