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良品格决定一生——杨卓舒总裁与青年大学生座谈实录(三)

(2006-09-23 10:32:07)

优良品格决定一生

——杨卓舒总裁与青年大学生座谈实录(三)

    前言 

    两年来,从《青春万岁》到《青年强则卓达强》,从《付出即是责任》到《优良品格决定一生》,总裁杨卓舒先生激情演讲,全面阐述了干系青年一生成长的若干重大问题。责任、良知、自省、爱心、忠诚、敬业、付出、激情、奋斗……这些燃烧的字眼是解开青年个人成才之谜的密码,也是本民族进入世界民族强盛之林的通行证。品格是青年的立身之本,也是成功之基。任何一个强大的民族,其青年的品格都必是非常优良的品格,都是全人类青年的榜样,而任何一个贫弱民族的青年都应该彻底改造自己的劣等品格。

    科大实习学生:您曾经讲过,创造者不死,独特者永存。卓达这些年来发展得这么强大,又有百年卓达的远大目标,这一点是如何体现的呢?

    杨总:企业所以能够生存,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创造。如果企业总是跟在别人后边,今天看别人搞煤矿赚钱了,我们就去搞煤矿;别人炼铁利润丰厚,我们就去炼铁,那永远没有活路,因为当你看到市场上哪一个领域、哪一个方面、哪一个产业利润丰厚的时候,下坡路已经开始了,等到你开始走到高峰的时候,那里已变成深谷,所以我常讲机会和陷阱是并存的,往往是选择机会的同时就是在选择了一个陷阱。企业犹如人,是靠特点来存活的,我们习惯于把好多事情用好坏来区分,这也对,因为最终结果的评判都是由好和坏来定性的,但是发展过程当中是靠个性。因为有特点、有个性,于是你才能满足社会的空缺,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你才有存在的理由。

    实习学生:在您的赞助下,我们一批科大学生前几天刚刚从呼伦贝尔考察回来。呼盟的景色特别美,那里的旅游资源也特别丰富,请问集团要对旅游、民族文化这方面的资源做进一步开发吗?

    杨总:非常有必要,而且我们现在三亚和呼盟两个项目的业务内容就包括旅游开发。旅游已经成为我们卓达的一个产业,尽管刚刚起步。如果把五星级酒店也视为旅游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和许多国家都把五星级酒店作为旅游产业,就是说我们这个旅游产业不仅有了良好的资源,而且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三亚已经实现了,我们的住宅区已经装修了一部分作为旅游宾馆,呼盟已经建了1万多平方米,准备在明年春天的时候把它变成一个度假宾馆和个人与企业投资两结合的一种开发项目。

    旅游业整体上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占的比重,比如在日本、美国,已经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甚至更多。文化产业是一个永续利用的产业,消耗资源非常少,产出非常高,对环保没有形成任何压力,而且许多资源可以重复使用。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和一个民族成员对文化产业产品的消费水平又是其生活水平的一个写照,也是这个民族文化素养的一个写照。

    过去讲“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除了呼盟偶尔还有这样的景象,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永远的消失了。因为大量的植被被破坏,草场已经沙化,山场已经成了岩漠化,寸草不生,棵树不长。

    卓达大学毕业生:卓达商贸广场如何定位?卓达会做贸易吗?看好不看好这个项目?觉得咱们在这方面做有没有发展前景?

    杨总:这是我们的旗舰,是我们品牌的开端,是我们无限连锁的第一环节,这是我们的商业。

    第二个就是关于我们今后会不会做贸易,当时做卓达房地产的时候有人就曾经提出来为什么不做贸易?我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那种在账上、网上交易,我也不反对,全世界有好多这种流通,拉动着经济发展,但是我不喜欢那种空来空去的感觉。就像使用卡似的,我老觉得卡上的钱是假的,因此我自己卡的密码我现在都不知道,有时候着急都得问别人。就觉得背一包钱在那数,那才是货真价实的。所以对做商业,纯贸易往来,我本身不感兴趣,今后不会在这上面下太大功夫。

    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带上老板个人的一些倾向,太浓了不行,太浓了完全从个人好恶出发,那能行吗?那不是我自己说了算的,这么多人等着我呢,所以这不行。但是如不带有一点个人的色彩,这也办不到,也同样不可能。就像一部伟大的作品,如果没有作家的影子在里边,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是作家自己的写真集,那谁看呀?谁读啊?世界上恐怕就有一部书——卢梭的《忏悔录》,此外再没有任何一部书是自己写自己,但是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人有如此的勇气,把什么肮脏卑鄙的东西都可以自己全部抖搂出来,因此他是最崇高、最伟大、最勇敢的,毕竟没有第二个人。企业也是如此。

    科大实习学生:如何看待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

    杨总:过去有人说人才流失,我曾经讲过,从卓达离开的,说一个都不是人才,这个太绝对了;说人才都流失了,这对现有这些员工,对于卓达这支兢兢业业的铁的团队是一种不公。难道人才都走了,所有事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卓达有多少令人感动的员工,以卓达为家,兢兢业业,拼命工作,爱卓达、维护卓达、效忠于卓达。几千里,我批个字,人立刻调走,几千里赴任,限24小时到达,立刻出发。我们这支团队在全国都是少见的,我讲了,如果能够把中国人都带到像卓达人这样的水平,我们就是中等发达国家,我们就是个强大的民族。

    所以说卓达不留人才这不对,但说走的都不是人才,这也不对。这就像两个好人,一男一女,就一定是夫妻吗?那样世界就乱了,世界上的好男女确实不少,都成为夫妻,怎么可能呢?有的是他适合企业,但是企业不适合他。最近辞职的王聚贤,是个原则性非常强的财务人员,她辞职第一次我没批,第二次写清理由了,我说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我不让你走,因为她讲了自己感恩于卓达、忠诚于卓达,但是她丈夫在北京工作,孩子又小,她就得走,不走行吗?所以像这个,她就是一个人才。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才不走是办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卓达每次有员工辞职、辞退,包括开除,我都必须自己看,要问清原因。

    至于说从卓达走的人,如果多数在外面都有所作为,比在这儿做得好,那说明人才流失了;多数都不如在这儿,很多人走了又回来,有的人想回来我们没有办法再接纳了,没位置了,有的人说转了一圈,还是卓达好。有一些人,甚至许多人,在卓达默默无闻,到别的地方是经理,我讲了这很正常,我们好比是国家队,从我们这里出去的到省队就应该是佼佼者。如果从卓达走的是一般经理,到别的地方连一般工作都找不到,那我们就完蛋了,啥都不是,所以这不等于人才流失。另外,人才也是相对的,现在要来200个院士,有搞导弹的,有搞纳米的,有搞核潜艇的,咱们还真不能留,养不起,也用不着。说来几个搞航天的,整那个干什么?咱们还得征块地做发射地点,我们又不需要到太空去转去。所以人才都是相对而言的。

科大实习学生:卓达从不对人才做特别限制,像很多企业都和员工签合同之类的。但比如说卓达的成员到别的地方都做了经理,这样是不是在等于变相培养竞争对手呢?

杨总:有一句话叫“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该留的不需留,她也不会走,不该留的你留也留不住,顺其自然。你要是有信心、有能力、强大,有巨大的吸附力,人才就不断地往这里来,往这里汇聚,否则的话,用合同约束也没意思。就像夫妻俩似的,签字,必须得在一起过多少年,那还有什么意思?不行的时候,掏出合同来,你看你当时说的是什么,那不完了吗?哪个员工要走,你看你合同上写的还要再跟我干多长时间,那都成爷了。敞开门,走是随便的,来是极难的,这就是卓达。

我说过,除非是我长时间感到内心有愧于这个员工,否则,决不强迫挽留。像有一个李进军,预算室的,在卓达工作了八年,我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到后来才知道默默无闻,业务很精,非常敬业,最后要走,我感觉到特别痛惜,曾两次批示“我对不起你,我感到愧疚,我怎么就没发现你呢”?最后一次我说“如果你非走不可,从主管副总到预算室主任,都一并要受惩罚,因为埋没了人才”。我感到有愧于他,我挽留;或者因为我有时候脾气过于急躁,说话说得太重,伤害了你,我挽留。要说一个没有,不可能,但是绝大多数我是不做挽留的。要是挽留我也写上,“只要你比在卓达好,绝不拦你。你要走,有一天还想回来,卓达大门随时敞开”,这是对那些我认为其人品、能力都应该受到尊重的人,否则的话,我只要求看每个人辞职的原因,不让员工委屈地离开这里,不做任何强迫挽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