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娃娃春树
文/安琪
前一阵,论坛流行过一阵春树的写真集,好像是为某本时尚杂志而摄,跟贴的人不多,大约是不好发言吧,因为那些相片几乎是春树身体的口述实录版,丰满的胸,圆滚的臀,黑眶眼睛性感嘴唇,看起来更像演艺界人士而非文学中人。也有看得火起臭骂几句的,言语自是难听。我则想,这小姑娘是长大了,完全瓜熟蒂落体。
说起来也给春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为她的《长达半天的欢乐》而写的书评《年轻的味道》,大抵是说这部小说让读者感受到青春是什么样子的;另一篇是应《海峡》杂志约稿撰写的《春树这个女孩》,说的是春树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是每个女人正在或曾经的梦想。
第一次见到春树是在2003年7月,其时春树已经是个风云人物了,出版了《北京娃娃》,并在成都穿着肚兜签名售书等种种传闻不时涌入,使我对她有着一些丰富的想象。结果见面时却发觉春树居然有些羞涩腼腆,大家并无什么可交流的。后来因为我所在的公司为她出版了《长达半天的欢乐》后我应约写了那篇书评,春树在第二次见面时点头微笑示意,大家于是有了几分相熟,不过也是没有交往,毕竟,代沟是在的,在诗界,我们分属两个时代:中间代和80后。
有一次在北大诗歌界,但春树上台朗诵时,获得的掌声比我们这些老同志都多,显然,在学生心中,春树无疑是个传奇。那次朗诵会,春树正正规规,并没有闹出以前她在某高校怒斥高校学生的“壮举”。后来我想,也许这与春树有典型的北大情结有关吧,春树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隐瞒她渴望被北大特招的心理,这种形象似乎与她高中就退学的叛逆之举不相称,但,这就是春树,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的春树。
我们没有必要用单一的标准去看待一个人,似乎英雄就永远只有豪言壮语,凡人就永远只是灰头土脸。对春树这样一个17岁就一举成名的小女孩,我们更不能希望她一以贯之地保持一种行为方式。我觉得春树的想上北大至少表明,她的叛逆是清醒的,这也许可以解释这么多年她成名之后依然不断推出新作而不是过早地让才华枯竭。
2005年,春树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随后即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王志的采访,据看过节目的人说,在那个节目里,春树非常有状态地把王志压了下去,呵呵,这我相信,一个从反抗中成长起来的少女你别指望她会跟着提问者的思路走,而一个在央视训练多年的人你同样别指望他会问出多少足以考倒春树的惊人之语,这次面对面注定了王志的落于下风,对此我对王志深表同情,毕竟他是一个常规意义的好孩子。
春树首先是诗人,然后才是一个写小说的,诗人身份一直是春树最为喜爱的。而诗歌界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的如何走向大众、面对市场的问题春树其时早已解决,无论如何,没有人会否认春树早已是个公众人物,至于她如何走到这一步,则非本文所能说得清楚的。好在春树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像自传体,但我们一部部跟踪读下去,一直到她变成老春树时,我们就能知道答案。
突然很想问春树关于老的话题。
2006/7/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