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祁飞虎)
(2024-12-06 10:02:51)
标签:
财经房产教育情感育儿 |
分类: 我的思考 |
对建筑业来说,又是一个利好消息。
昨天,国家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旨在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前一阵,有一个提法,叫建设智慧城市。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有何不同?
韧性城市通常是指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城市。在经历重大的经济或公共危机时,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与活力等方面,能够比较快比较好地从低谷中恢复,这就是韧性的表现。
智慧城市是要解决人口问题和相关衍生问题,旨在实现城市信息化、数字化,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改善居民生活,涵盖城市的交通、经济、民生、环境、安防等领域。
2017年,还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称为“水弹性城市”。其核心是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真的是晕。
我记得早在2008年,还提出过建设低碳城市概念。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还有绿色生态城市,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注重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绿色植被覆盖率高、污染少、能源利用高效是其特点。
还有资源节约型生态城市,重点在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城,所以盛民也”,让人们生活更美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哪一种城市,说白了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城市,对我们建筑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