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记者节记者社会媒体文化正义秦玉龙 |
分类: 第三只眼 |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
——写在第12个中国记者节
秦玉龙/文
11月8日,第12个中国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但是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永远在路上。永远在现场,这就是记者,这就是我们!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就像工人、农民、医生、护士、教师一样,只不过是一个职业称谓而已。我们不是什么“无冕之王”,也不是什么文人骚客,我们与13亿中国人一样,是这片土地上的见证者、记录者、求索者和劳动者。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先辈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汗水、热血乃至生命,真实的记录了祖国大地的百年沧桑,风雨变迁。记录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奋起、坚持、悲伤和喜悦。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我们不分寒暑,没有节假日,披星戴月,走州过县,进机关,下厂矿,入乡村,访社区。吃百家饭,问百家事,观察是与非,探究真与假。一台摄像机(照相机),一个小本,一支笔,记载父老乡亲的喜怒哀乐,欢欣鼓舞。收录大事小情、社会百态、人生万象。为的就是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了解事件的真相,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读者。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无论是面对滔滔洪水,还是熊熊烈焰。无论面对自然灾害,还是突发事件,我们都能冲锋在前,深入一线。可以说,哪里是最危险的地方,哪里就活跃着记者的身影。记者,就是面对歌舞升平不骄逸,直面天灾人祸不退缩的那种人。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我们用心丈量神州的山山水水,城镇乡村。当您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电视上、网络里。当您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作为记者,我们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市井小巷,田间地头。因此,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向您真实地呈现着祖国日新月异的每一个容颜,书写着记者的光荣与梦想,痛苦与欢乐。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我们以职业为节,我们以职业为荣。不可否认,在我们的记者队伍中,有那么一些人,狐假虎威,借助记者的话语权,以揭露或者曝光“负面新闻”对当事人相要挟,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也正是这一些人,给整个记者队伍的形象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我们也有无助无奈无语的时候,面对转型时期中国的矛盾与冲突,记者往往会被裹挟进利益纷争的漩涡中,不少的记者被恐吓,被谩骂,被殴打,被刑拘,被报复。其中既有潜藏于黑暗角落的黑手操纵,又有阳光下公然借公权力进行干涉。面对一个个的既得利益集团,记者正在日益成为一项高危职业,并且是一项被世人误解较深的职业。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关注民生民情,解决百姓疑难,搭建百姓与政府相互沟通的平台,是记者的宗旨和使命。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奋勇前行。记者节,我们为自己是一名记者感到骄傲和自豪,又为我们身负的重任而时时自省自警,告诫自己:勿忘神圣职责,勿忘铁肩道义!
我们的名字叫记者。今天,此刻,让我们以谦卑的姿态,深深弯下腰,向近百年来在为了中国民主、富强、独立、自由奉献终生的记者先辈们,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和由衷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爱、理解、支持记者工作的社会各界、各族人民表达我们最真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