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老师们最喜欢的一件礼物
(2010-09-06 15:15:56)
标签:
教师节教育校园礼物家长师恩文化秦玉龙 |
分类: 第三只眼 |
教师节:老师们最喜欢的一件礼物
秦玉龙/文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很多家长、学生又开始盘算着、矛盾着:这个教师节去不去为老师祝贺节日呢?去,又该拿点什么礼物呢?而在媒体及网络上,有关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送什么?”的话题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国家设立教师节,是为了尊师重教。可是到底该如何尊师重教呢?有些学校给老师放假休息,有些学校组织老师外出旅游,还有些学校给老师发放奖金补贴。可以说,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尊师重教的意味来。但是作为学生和家长,又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尊师重教之情?
要不要送礼,如果要送礼的话送什么样的礼才算合适?如果别人都送了而你没送,老师会不会不高兴?如果别人送的礼比自己的贵重,老师以后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家长的这些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了老师眼里的“另类”。但如果家长在送礼上互相攀比,很多家长肯定要为礼所累,结果就是老师的教师节,成了家长的“教师劫”。
而以笔者的看法,消除烦恼的关键不在家长,不在老师,而在于当下的社会风气使然。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爱繁花似锦,也想有车子、房子、票子、面子……你要问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就先问问逢年过节你给领导该不该送礼?当然,礼物有轻有重,有大有小。你送老师一座房子,一辆车子,这当然犯法(也没人会给老师送这些贵重物品)。你送老师大红包、小首饰等等,这也有行贿受贿之嫌。但如果你送老师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请老师教师节这天撮一顿,K一次歌,送他(她)一份纪念品,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用不着上纲上线。认为老师为人师表就得做“道德楷模”,就要不食人间烟火,无欲无望无求,安贫乐道,教书育人。这是苛求,更是苛责,也是一种“道德绑架”。
教师节里,家长、孩子给老师送上一点小礼物,表达一下感激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老师接到孩子们的礼物,也能从中得到一种被认可和肯定的满足感,正所谓礼轻情意重。但对于家长馈赠的“贵重礼物”,老师还是婉言谢绝比较好。因为老师一旦接受家长的“贵重礼物”,不但会助长“歪风邪气”,有辱人民教师的声誉,而且很容易给家长造成误导,生怕因为自己的礼送不到或者是送轻了而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影响,结果就是家长不管送没送礼给老师,都会忐忑不安。
教师节尊师应该重情不重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广大教师加强自律。对于送礼的学生和没有送礼的学生,老师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都要一视同仁。对于送的礼物“较轻”和送的礼物“较重”的学生,老师今后也要同等看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如果老师过于计较学生礼物的轻重,对送没送礼的学生予以差别对待,既有违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背离了国家设立教师节的初衷。
感念师恩,不忘师恩,什么才是教师们心中最珍贵礼物?“其实,当教师正在教你时,你送的礼物不一定能引起关注,可多年后,当你离开校园时,你仍能记着这里的人们,这才是真情的表达。相信天下的教师最喜欢的,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礼物--那就是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一位退休老教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