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中新课改遭遇四大难题
(2010-07-29 14:38:10)
标签:
教育高考制度高中新教改新课改甘肃平凉秦玉龙 |
分类: 第三只眼 |
甘肃高中新课改遭遇四大难题
秦玉龙/文
“选修课、学分制、通用技术、社会实践……”这些在大学里才有的“名词”,也在刚刚出台的甘肃平凉高中新教改方案中成为热词或关键词。
甘肃省高中新课改自推行以来,家长认为:新课改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只是一副浓妆。老师认为:新课改只是教育专家的一厢情愿,学校、老师大多都是冷眼相看,消极应付而已。学生认为:新课改改了啥,我们没发现,只是感觉高考压力越来越大了!
在甘肃平凉实施的新教改方案中,被称作所谓亮点的“综合实践”环节,我们看到了“研究性学习”这样的字眼。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学习与高考无关的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等内容。同时,学生还可以放下书本,走出课堂,到社区去参加公益活动。而社会实践当中则包括了军训、考察、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等形式。只要你完成了这些学习内容,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可见,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说实话,不管这些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否真正落实,但看上去的确很美,也很诱人。这对于那些过去只能埋头三尺书桌,一年到头死学课本知识的学生来说,从精神到身体上都是一次大解放。
然而,面对这个美丽的蓝图,作为新教改第一责任人的高中校长,他们是否做好了观念与意识的转变呢?要知道,新课改能否顺利推开并进行下去,校长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新课改要求高中教育的性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普及教育”转变,要求高中教育的任务从“为升学作准备”的教育向“为学生发展奠基”的教育转变。在家长及社会追求考名牌大学、考重点大学、追求升学率的现实面前,肩负重任的高中校长们能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能否走出“惯性思维”的框框,真正实现以上两个观念的转变,对实施新课改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作为新教改的践行者,教师也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反观新课改计划,理想化的东西过多,很多是教师无法掌控的。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四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虽然说教师不再唱主角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远非想像的那么简单。教师的应变能力,学生的素质问题以及对课堂发展的掌握指挥能力等等,都可能让这种开放程度高得难以想像的课堂模式又回归到原点,或者沦为“纸上谈兵”。
第二个难题:新教改的实施,将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尤其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老师该何去何从?上课不说高考内容,师生迷茫。说了高考内容,老师又会是“考什么教什么”,失去了课改的意义。
第三个难题: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难题,如果高考考试制度不随课改变化的话,那所谓的课改就成了高中师生的一次“狂欢舞会”,舞会一旦散场,他们面对的还是一个残酷的现实:高考只以分数论英雄。因为终点没有变,我们只不过是在路线上和坐的车上下工夫,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第四个难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即经济实力决定了高中新课改能否推广和落实下去。“综合实践”需要场地、实验室、设备等等物质基础条件作支撑,而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眼下可以达到或接近实践要求的学校凤毛麟角,大多数学校场地狭窄,经费吃紧,乡村中学更是“一穷二白”,根本无力来搞这些所谓的“实践”。
毋庸置疑,新课改给学生、给教师带来了活力,它无时无刻不在体现教师的素质,它最能适应年轻的教师,有朝气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全面的教师。但这样的教师在一处学校毕竟占少数。而如何把握课改的方向,则是校长、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