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议给全国农民高考生加20分

(2009-06-01 13:18:26)
标签:

教育

农民

农事

高考生

中国

分类: 第三只眼

建议给全国农民高考生加20分 

  最近,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有关“高考加分”是否公平公正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一般情况下,各省可享受20分照顾的考生是省级优秀学生、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文体特长生等。享受加10分的考生类别一般为:烈士子女、少数民族等。有些地方还新增加了计划生育“纯女户”加分项目,也就是说,家中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考生可以享受加分优惠政策。

  然而,在这些名目众多的加分项目中,却很少能看到与农村或者农民考生沾边的。为此,有网友建议:既然高考加分是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给更多有一技之长的考生脱颖而出的机会,那为何不给会种地的农民高考生加20分呢?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乎国家命运和未来发展大计。培养新型农民或者说有文化有知识的新一代农民,是我国能否实现全民奔小康目标的关键所在。要知道,在当下农村,“是农民不会种地”已成为普遍现象。与60、70后一代的农民高考生或农村大学生不同,80、90后的农民考生大多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心切,除了上学读书之外,很少让他们干农活或参与农事。如此一来,他们的书虽然读得不多,但农桑之事基本上一窍不通,怎样下种?怎样犁耕?怎样收割?怎样打碾?怎样施肥?怎样保墒?怎样不误农时?他们很少去关心,也懒得去关心。

  于是,怀里揣着“农民身份标签”但却自认为不是农民的这些青年农民,他们毅然决然的抛弃了家园,抛弃了土地,高中毕业后就直接来到城市上学或打工。他们虽然拥有更开阔的视野,虽然会上网会买MP4听音乐会追求新潮,而且更看重精神需求。但在他们的身上失却了农民最本真的东西:农民的质朴和勤奋。对于家乡的农事和土地,他们没有牵挂没有眷恋,更不会在农忙时赶回家帮助家人种地、收割、打碾了。他们衣着光鲜,说着醋熘普通话。他们在精神和情感上,已经基本上和土地决裂了,惟一可以牵系他们神经和情感的,就是尚在土地上耕作的父母和家人。

  鉴于以上原因和理由,笔者建议:与其把城里不懂农桑不熟悉农事只为饭碗子考虑的大学生派去农村当村官,还不如给眼下的农村农民高考生一个机会,只要是农民考生报考农业院校,都可以享受20分的加分优惠政策。不要小看这20分,也许它可以改变很多农民考生的命运,也很有可能改变中国农村、农业未来发展提升的走向或格局。笔者认为,面向广大农民考生的加分政策应该由教育部统一制订,统一施行,避免各省借机“搭车”。当然,农民考生加分政策的施行,不仅仅是为未来中国农村、农业储备有用人才,而且将会有效缓解当下农村高中生大量流失、辍学现象,不妨一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