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城印象:回味穿在身上的30年

(2008-11-24 15:50:23)
标签:

服装

的确良

喇叭裤

绿军装

平凉

分类: 第三只眼

小城印象:回味穿在身上的30年

  要说起我的家乡甘肃平凉,估计知道的人不多。但要说起那首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估计没有人不知道的。我的家乡平凉城就在六盘山下,我们伴随着“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豪迈诗意,走过了风风雨雨30年,并和共和国一起经历了阵痛、悲伤、欣喜、自豪、迷茫的岁月。

  由于平凉城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是西上东下的主要交通枢纽之一,虽然地处内陆,但一点也不偏远闭塞。平凉人自古以来坐镇六盘山下,从来来往往各式旅人弹落的尘埃中,随意拈起一缕,就能闻到大海抑或江湖的气息。而从那些行色匆匆的旅人那里,我们还听到了看到了模仿到了发端自南方大城市的流行色、流行语或流行趋势。于是,性格里有点优雅、偏执、率性、浪漫且自以为是的平凉人,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对它加以解读、适用。于是,平凉城里就会刮起一轮又一轮的服装流行风。

绿军装

小城印象:回味穿在身上的30年

  对于50后的平凉人来说,绿军装是时尚。对于60后的平凉人来说,绿军装是梦想。而对于70后的平凉人来说,绿军装是念想。相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绿军装只是制服,不具有流行文化所特有的符号和元素。

  依稀记得,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期的大街上也有流行色,男女青少年也在赶时髦。最显眼的就是当时风靡全国的绿军装,四个口袋的绿军装最受青睐。当然绿军装之前还有黄军装。因为,那个时代军装是非卖品,对普通男孩女孩而言,千方百计地弄到一件“国防绿”就很时髦了。少男少女穿着父辈们穿旧的黄军装,腰扎武装带,戴着红袖章煞是威风。有的人还专找1955年以后实行军衔制时发的人字呢黄军装,肩膀上还必须要有佩肩章的扣眼儿,衣服不能太新,最好是洗得发白。在以灰蓝色为服装基调的人群里,“国防绿”自有它的独特和优越之处,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标志。

  当时流行的还有绿色军挎包,就像现在女士的各种坤包那样流行,无论机关干部、工人、学生,都以背军挎包为荣。尽管军挎包的款式、尺码差不多,但许多女孩子别出心裁,把军挎包装扮得极为时尚,她们用红线在军挎包上绣出漂亮的五角星或各种革命词句以及领袖语录,这些革命的饰物把意识形态与流行时尚巧妙地结合在一处,从一个侧面折射着她们的个性和才艺。即便军挎包的款式是一样的,饰物却是有区别的;即便大家都生活在“革命”时期,人们对美也是有着不同想法的,只不过这些想法藏得比较深罢了。

  直到1978年以后,绿军装渐渐多了起来,有正宗的,也有仿制的。当然,穿绿军装的不再是高贵、流行和时尚的标志,很少有人再去穿了。到了80年代后期,绿军装在农村成为了复员军人的象征,后来似乎成了农民工的和保安的工作服。

“的确良”

小城印象:回味穿在身上的30年

  鉴于今天年轻人对于“的确良”概念的陌生,笔者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啥叫“的确良”。“的确良”学名叫涤纶,是一种人造纤维,民间俗称“的确良”。它既保持了涤纶纤维强度高、弹性恢复性好的特性,又具备棉纤维的吸湿性强的特征,易染色,洗后免烫快干。涤棉布品种规格较多,有原色布、色布、印花布及色织布等。

  “的确良”虽然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作为那个时代的流行词语,它还是给平凉人的生活、文化、语言形成了影响,并留下了印记。那时,谁家媳妇、姑娘能穿上一件“的确良”衬衣在人面前走过,那回头率肯定是100%的。因为,真正看她的人少,眼红“好料子”的人多。

  笔者由于生长在农村,对于“的确良”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它很好看”的浅显基础上,穿一件“的确良”衣服对我来说,就像今天我梦想穿一件“皮尔卡丹”一样奢侈,一样遥不可及。只是记得,那时候的平凉城里人以穿“的确良”为荣,来自城里的表哥就穿着“的确良”做的短袖衬衫,并用手不停地弹着领口、衣角向乡里人吹牛:“这料子好得很,也贵得很,一般人买不到也穿不上。”直到我跟着姑姑进城后才看到,满大街都是穿“的确良”的人,我才知道表哥在胡吹。

  不过,相比我们过去穿得皱巴巴的衣服,“的确良”做的衣服看上去很笔挺,摸上去很光滑,颜色也很是鲜亮。这对穿够了粗布的平凉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视觉冲击。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就算赶不上时髦,起码也是一个看上去很“洋气”的人。

  于是,懵懂少年的我在平凉城里最繁华的南门什字,看到了一个极其唯美的画面:年轻漂亮的姑娘们穿着碎花的“的确良”短袖衬衫,结伴站在电影院门口旁若无人地聊天、说笑,随意地摆弄着衣角,金色阳光斜照着她们妖娆的身姿,成为了那个年代里惟一的风景。

  的确良不知流行了多久,后来有印象的是涤纶,再后来就太多了,反正都是一些化纤的产品。近年来,随着平凉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渐渐不穿化纤类衣服了,现在一般都是穿布衣服或纯棉针织衣服,不仅舒适,而且休闲、时尚。“的确良”这个名词也逐渐被人们淡忘。也许,我们偶尔会想起它,因为它伴随我们度过了青春岁月,是苦涩年代的一点温暖回忆。

喇叭裤

小城印象:回味穿在身上的30年

  与绿军装、的确良流行不同,喇叭裤的流行不仅仅是一场“服饰革命”,同时也是小城平凉人的一场“观念革命”。

  记得喇叭裤上世纪80年代在平凉一亮相,就引来了一场长达数年之久的“争论战”。年轻人对它钟爱有加,中老年人乃至部分青年人对它是大加鞭挞,桑眼到了极点。他们认为:凡是穿喇叭裤的人都不是“好人”,至少不是“正经人”。而穿喇叭裤的人则认为:骂他们的人太落后,太保守,太没有审美情趣,不懂得啥叫流行款式。

  在那种氛围和环境下,你可以想像,喇叭裤的出现,对大多数的平凉人意味着什么。这种裤子低腰短裆,紧裹臀部,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向下逐渐张开,形成喇叭状,有的裤脚能宽大到像一把扫街的扫帚。最让老人们无法忍受的,是它不论男女,裤链全开在正前方。要知道,在此前女装裤从来都是“右侧开口”,所以一些老人将此穿此裤称为“不男不女”的怪物。谁家女子要是穿了一条这样的喇叭裤上街,回头率不会低于今天的裸奔。

  不满归不满,骂归骂,但不可否认,喇叭裤的出现,打破了平凉人以往穿衣整齐划一、单调沉闷的局面。穿着喇叭裤的人能够迅速从人群中凸现出来,满足了年轻人张扬个性的需要,于是不到两年,喇叭裤红遍了平凉城乡。但是,主流社会对喇叭裤依然持排斥态度。那些穿喇叭裤的青年男女,也被人们习惯上通称为“流氓二流子”。就连电影中的坏女人,喇叭裤也成了代表她流氓身份的象征。

  对此,有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后,喇叭裤的流行原因并非审美取向,更是缘于简单的“后文革时代”的反叛心理。尤其是女性,当时敢于穿上一条暴露曲线的喇叭裤,需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社会的指责。喇叭裤、长头发代表了当时的服饰新潮流,它们包含更多趣味、情调的符号,表达人们对美妙生活的向往。

  后来,健美裤取代了喇叭裤,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健美裤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性。后来脚蹬裤的材料变得多种多样,不过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变:贴身,高弹力,且透风。

  再后来,被平凉人称作“帆布”的牛仔裤,开始在平凉年轻一代中流行开来,至今不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