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公务员招考话题依然是国民以及网民“口水飞溅”的热点。发牢骚者有之,胡说八道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心灰意冷者有之……以前,我们总认为看重所谓“铁饭碗”的多是70年代以前的人,然而,从近年来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的迹象来看,所谓“追求自我,个性发展”的80后一代,在面对“铁饭碗”的诱惑时,其痴迷和执著程度一点也不比70后轻松。据媒体报道,某省今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和实际录用岗位比为1:1200……
“铁饭碗”,单听这个词语你就明白,公务员的工作不是木饭碗、泥饭碗,而是砸不烂、摔不碎的“铁饭碗”。如果你有幸端上了这个饭碗子,就意味着你这辈子吃喝不愁,衣食无忧,意味着你有可能从此步入仕途,奋斗个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祖……可见,这个饭碗子的吸引力有多大。
说实话,“半瓶子”也眼热那些端“铁饭碗”的,他们是中国各阶层各行业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他们不用看老板的脸色做事,不操心用工合同的不平等,不担心拖欠工资,不害怕人老珠黄后没饭吃……从你走上这个工作岗位的那天起,你就是“公家人”了。“公家人”是老百姓眼里心里真正的“白领阶层”,是可以做好多事办好多事的“神通广大之人”,是可以有“权利”为自己为家人为亲朋为乡里谋福利的人,是走到那里都会成为“座上宾”的人……你说这样的饭碗子,谁不愿意端呢?谁又不会不抢着端呢?
“半瓶子”有一同乡,他早年师范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师范毕业生那样去教书,而是选择进入了一个街道社区和几个老太太一起扫小巷,发放避孕药具,处理各家各户的鸡毛蒜皮,婆媳吵嘴,夫妻干架……“半瓶子”颇为不解,你为啥放着教师这么高尚的职业不干,窝在街道社区里有啥意思,你的几年师范不是白读了,振兴家乡的宏愿不是要落空了?他笑而不答,好像很志得意满的样子。
若干年后,“半瓶子”在一朋友乔迁新居的宴席上再次看到这位同乡时,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办事员了,体态明显发福的他已经成为某乡的一把手了,理所当然是当天宴席上的“贵宾”,坐在首席,潇洒面对众星捧月的场面。宴席毕,“半瓶子”也凑上前去和同乡寒暄,方得知他这几年是怎么从一个街道办事员努力奋斗到现在“高度”的。同乡坦言:如果我当初选择当教师,今天能坐上桑塔纳吗?能成为宴席上的“贵宾”吗?能实现我当初“造福一方”的理想吗?“半瓶子”只有连连点头,表示认同的份了。
正如这位同乡所言,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有很多选择,但选择公务员,端上“铁饭碗”,当个“公家人”,无疑对西部许多不发达地区的年轻人来说,都会是一个最理想最轻松最有保障最有前途最受人尊重的职业,这也就印证了国人为啥这么看重这个所谓的“铁饭碗”,为啥如此关注公务员招考了。
近年来,在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南方人(指东部发达地区)在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弄个CEO当当。而北方人(指西部不发达地区)在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则是:你娃娃要下苦功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出息,也弄个局长县长当当。虽然都是对子女将来的指望,但观念决定了出发点。南方人更看重的是孩子将来的社会价值,看(她)能否通过自身努力跻身社会精英行列。而北方人更看重的是孩子将来是不是衣食不愁,不冒风险,不遭磨难,平平稳稳过一生。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半瓶子”之所以在这里叨叨“铁饭碗”,关键在于“半瓶子”没有“铁饭碗”,只有一个“泥饭碗”,我也向往“铁饭碗”,羡慕“铁饭碗”,可是“铁饭碗”不是谁想端就可以随便端的。要我说,公开招考公务员是“千里挑一”的一场淘汰赛,就像奥运赛场上一样,谁发挥好了,谁就有可能成为赢家,谁发挥不理想或者失误了,谁就会出局,这很正常。尽管你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但比赛结果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没有证据的疑问而更改过。不是吗?
因此,“半瓶子”在这里奉劝那些刚刚走出校门加入到报考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铁饭碗”再好也只是一个饭碗,泥饭碗再不好,总比没有饭碗好。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有潜力,现在的“泥饭碗”何尝不会变成未来的“铁饭碗”甚至“金饭碗”呢!?
话接开头,“半瓶子”认为,“考公务员热”折射的是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衡量的是人们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随着《公务员法》以及各地逐步健全完善和公务员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公家人”队伍中享受的日子也将会一去不复返,公务员和其他职业一样,接受绩效考核机制是必然的选择,下岗、待岗甚至没岗也不是稀奇事。如此看来,端“铁饭碗”的人所面临的压力并不比端“木饭碗”、“泥饭碗”的小。不信,你去问问那些已经端上“铁饭碗”的所谓“公家人”就明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