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手机短信隐私困惑情感欲望秦玉龙杂谈 |
分类: 半瓶子专栏 |
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大多数国人对于手机的概念还停留在“玩不起”的阶段。但十几年后的今天,买个手机就像买几斤土豆一样随便了。不管是公务员、农民、工人、学生,几乎人人玩手机。就连那些不大喜欢这个“玩意”的老头老太太,也经不住儿女们的再三撺掇,扭扭捏捏的玩上了手机。套用一句文话:手机现在已经是全民的宠儿了!
就拿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来说,除夕夜许多人在看春晚、吃年夜饭、放鞭炮的同时,还有一项“新年俗”必须履行,那就是做“拇指运动”,收看和回复潮水般不断涌来的手机祝福短信。人缘好或有声望的人,至少在过年那几天收到祝福、问候短信不下二三百条,人缘一般或声望一般的人,收到的短信也不下百条。就连最没有人缘或声望的人,也会收到几条来自亲朋故友的短信。尽管,短信内容千篇一律。尽管,你发过来,我转过去相互“炒剩饭”。尽管,很多人发这样的短信并非出自真心实意。尽管,手机群发功能在节日里被频繁使用。但是,只要你发了收了,运营商就会高兴,就能挣到很多银子。于是,我们发现,手机这东西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你爱也罢恨也罢不屑也罢,它都会气昂昂的搅和到你我之间,且瞬息不可分离。
说起手机,就不能不想起那部电影,而那部电影给“半瓶子”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张国立饰演的费墨说出的那句经典台词:手机连着你的嘴,嘴又连着你的心。你们在手机里又说了多少废话和无聊的话。汉语本来是简洁的,现在人人言不由衷。手机里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东西?再这样闹下去,早晚有一天,手机会变成手雷!
手机变手雷?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因为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买手机就是为了图个方便。譬如下班回家,路过菜市场,给老婆打个电话问问:今天买啥菜呢?然后耐着性子听老婆给你指点该买啥菜,咋样买菜才不会被菜贩子“忽悠”了。虽然花出去的电话费有时候比菜钱还要多,但图的就是这个派,谁还在意电话费呢。
是啊,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它拥有的许多功能将人们的欲望带到纵深,比如女人们对男人的控制欲,男人们对女人的渴求欲等等,统统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尽管这个东西在关键时刻发挥不了作用,不是没电就是掉线。但它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新的烦恼,新的向往和新的惆怅……
“半瓶子”也不例外,自打有了手机以后,感觉人生的色彩比以前更丰富了,生活的味道比以前更浓烈了。虽然看着每月不断上涨的话费清单心疼不已,可打起电话来就忘了这东西还要花钱。逢到能“谝得来”的人,也不管他(她)在天南地北,叽叽咕咕腻歪了老半天,完了一查话费,长叹一声:一篇千字稿费又没了!
不过说老实话,手机这东西确实不错,就像电脑一样,它在有意无意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行为、观念、思维。它让一些我们过去认为很“尖端”的事情简单化了。如手机的出现打破了公共和私人领域的界限。手持手机可以在公共场合接打电话、发送短信;也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手机收听MP3或者打电子游戏;摄像功能,更是可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记录形象;蓝牙技术还可以无线数据传输,取得私人信息。利用手机,你可以在群体之中做完全属于私人的事情,却并不“离群”,完全可以一心二用。而手机短信的出现,让我们在走下QQ的同时,又多了一个随时随地跟人交流的机会。就像一位专家所说:手机的随时随地性以及它现在的多媒体功能,使它具有了获取广泛信息的能力,并“把整个世界转化成一个可随时向你做出回应的环境,至少是对你想知道的事情做出回应的环境”。于是“每一只手、每一个衣袋不仅成为一个电话亭,而且成为一家互联网网吧。”
眼目下,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些家长为正在上中小学的学生也配备了手机。但手机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辐射问题、隐私安全问题、偷拍问题、短信骚扰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不足以阻挡我们使用手机的热情,玩手机也成了国人追求时尚生活的一部分。但“半瓶子”认为,手机的最大功能就是通话、发短信,功能太多完全是一种浪费。什么操作系统、支持JAVA、照相功能、超大显示、定位系统、海量内存等等。不就是个手机吗,有游戏机还要它来玩游戏吗?有收音机还用它来听吗?有照相机还用它来照吗?有电视机还要它来看吗?一个专业,一个多功能,显然后者不如专业强。
总之,手机这东西你说它好吧,它确实很好。你说它不好吧,它的确有点烦人。譬如老婆打来电话老追问:你在啥地方?你跟谁在一起呢?这会干啥着呢?于是,正在打麻将喝小酒品咖啡或正在幽会的我们不得不编谎哄她:我在单位开会呢!跟领导同事在一块呢!这会领导正讲话呢,挂咧啊!难怪有朋友开玩笑说:自从有了手机之后,男人女人说谎的概率大幅度提高了,而且谎话张嘴就来,根本不用过大脑,这要感谢手机的“隐身功能”,反正对方也看不见咱们这会正在干啥着呢……
亲爱的博友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地市报联盟圈,这里是打造媒体记者、专业、业余写手交流平台,向全国地市报推荐发表博友优秀博文。欢迎加入,欢迎交流!中国地市报联盟圈子地址:http://q.blog.sina.com.cn/zgd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