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家有一对“崽怪”儿子

(2007-07-28 15:31:40)
标签:

甘肃平凉

方言

崽怪

捣蛋儿子

教育方式

秦玉龙

分类: 半瓶子专栏

  甘肃平凉方言“崽怪”,一般是形容不端正的人或物的。当然,这个称呼或者比喻,大多是用在娃娃伙跟小伙子身上,很少有人把它用来形容中老年人。这也就形成了这个词语其独特的属性:崽怪的娃娃一般是不太乖的娃娃,崽怪娃娃也可以是碎毛病比较多的娃娃。崽怪是乖爽的反义词,不过崽怪跟人才并不矛盾。例如平凉人常说:那谁谁本事还是有的,事情也干得不错,就是显得不稳当,不知道这哈怂是个崽怪还是个人才呢?

 

  这段时间,估计整个中国包括(平凉城乡)有不少的父母在为自己家的崽怪娃娃伤神。那些在考场上“丟了个盹”的娃娃,没考上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家里人恨铁不成钢,只能半是责备半是无奈地骂一句:你个崽怪,还没起步呢就拉到人家勾子后头咧,以后看你娃咋撵得上甲?当然,这个时候的为人父母者,最眼红的就是那些平时学习好,考试成绩好,课余玩耍才艺好的“攒劲”、“乖爽”娃娃。于是,也许如“半瓶子”一样平时显得“温文儒雅”的家长,也会忍不住“喋二话”,发泄一下满腹牢骚。

 

  其实,被大人理解为“臊人皮”的崽怪娃,并不是一无是处的“闷怂”娃,而是自以为很聪明,平常爱在老师跟大人面前“绕五子”,结果把自个的前程也给绕了进去,以至于“踏背脚”,错过了人生一次好机会。如今,娃娃自个的“汤漾了”,老爸老妈也把面烂完了。其实,更多时候,为人父母者在为娃娃前途殚精竭虑的同时,也在用娃娃当“赌注”,当向碰运气,渴望儿子女子将来能出人头地,最好是出将入相。于是就想出了一些“打急抓”的应急办法,嘎达马希一起给娃硬塞,娃“挨不起”了,只好应付差事,既哄自个玩,也哄父母玩,直到考场出来后“才玩完”。

 

  人说,崽怪娃娃心眼多,挽货稠,鬼主意多,牙大口气大,显得有点“不着调”。在“半瓶子”看来,这绝对是有“交线”的。就是说不简单、不一般有奥妙。先说这崽怪娃的性格,一般多是外向型的,爱说爱笑爱耍爱热闹,唯独把学习当麻包,背着太累。于是,自认为很聪明的这些碎崽怪娃们,一不留神就把“时间”卖了,也把自个的“理想未来”给卖了。

 

  其次,崽怪娃娃还有点“人来疯”,自以为是,自信满满到狂妄。他们看不起学习最好的“书呆子”,也不屑跟那些流鼻涕牛牛的“囊怂”为伍,老师可以戏谑,同学可以嘲笑,作业可以不交,晚自习可以不上,但绝不做班里的巴拉拉或者所谓差生。“我们也要面子呢!”崽怪娃如是说。

  再就是崽怪娃娃不等同于“问题娃娃”,他也许会泡网吧,迷恋网络游戏,甚至会出现逃课等等严重的问题,但是他能控制自己,不走火入魔。如果老师、家长引导及时、得法,很快就会走上“正规军”道路。

 

  还有一点需要着重说明,崽怪和人才甚至天才往往都是好邻居。崽怪娃娃是学校班级最捣蛋的娃娃,也是最活跃和思维最敏捷最富有创造力的娃娃。他们学习不是不好,也许只是偏科,有一两门“不喜欢”的课程成绩比较糟糕,这也就注定了他们不能进入优秀学生行列,不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夸奖,自然就会心理不平衡,开始以崽怪的形象重新让大家发现自己,注意自己,不要忽视自己的存在。

  “半瓶子”也有俩碎崽怪,今年中考不理想。在提倡家庭教育“和风细雨”的今天,我还是忍不住高高举起了手中象征“父权”的鞭杆……

 

  是,崽怪不是大问题,但崽怪成了惯性就会出问题。所以,我认为对崽怪过头的娃娃要适当加以“惩戒教育”。不能一味地给“他碎大大”讲道理。如今,娃娃反对惩戒教育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体罚侵犯了他们的人身权利。可娃娃们太注重权利了,却忽略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娃娃的义务是什么?当然是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半瓶子”在念小学时也曾遭遇过体罚,可我非但没有怨恨老师,现在还很感激老师及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否则,我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崽怪行为,而沦落为街头乡野的一个“烂娃”。因此,对于崽怪娃娃不要失望,但也不可宽让。至于娃娃该不该打,现在惩戒教育的赞成声和反对声同时存在,而根源在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当然,这不是“半瓶子”操心的问题。

 

  假如你家娃娃就是崽怪,你最好不要着急,也不要垂头丧气。先给他娃上点“硬的”,再慢慢往软里泡他。也许,不久的将来,平凉的人才就出在这崽怪里!

  这也算是崽怪娃娃家长的一点自我安慰吧!

 

秦玉龙更多精彩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